《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日前提交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條例(草案)》全面對標國際標準市場規則體系,聚焦市場主體融資難、融資貴、拖欠賬款等“痛點”、“堵點”問題,以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
《條例(草案)》分6 章,共 86 條。在總則中提出,要全面對標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系,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政府轉變職能為核心,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支撐,深化簡政放權,強化公正監管,優化政務服務。同時,鼓勵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先行先試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對探索中出現失誤或者偏差,符合法定條件和國家、省有關政策要求,且勤勉盡責、未牟取私利的,可以依法予以免責或者減輕責任。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在作說明時表示:“鼓勵各地區、各部門在法治和國家政策框架下探索具有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措施,建立鼓勵創新的容錯免責機制和表彰先進的激勵機制。”
《條例(草案)》聚焦解決市場主體的“痛點”、“堵點”問題,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拖欠企業賬款等問題進行重點立法。對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等相關金融服務作出不少特別規定。如“鼓勵、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和其他信貸支持,并合理增加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支持,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鼓勵動產抵押、質押等形式的擔保物融資,推動建立全省統一的動產擔保登記平臺”等。并專列一條明確:“機關、事業單位不得違反合同約定拖欠市場主體的貨物、工程、服務等賬款,國有企業、大型企業不得利用優勢地位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不得違背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真實意愿或在約定的付款方式之外以承兌匯票等形式延長付款期限。”省人大財經委審議意見報告中還指出,為進一步增強可操作性,建議補充細化具體措施。
在聚焦破除市場準入和退出障礙、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也作了相關規定,李侃楨在說明中表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現企業開辦全程在線辦理,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完善企業注銷和破產重組等退出制度,簡化流程,壓減辦理時間。強化政府在產業政策引導、投資促進服務、境外投資服務、突發事件的紓困救助等方面職能,創新政企溝通機制,及時傾聽和回應市場主體的合理反映和訴求,依法幫助市場主體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條例(草案)》還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數字”政府的要求,要求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落實首問負責、首辦負責、當場辦結等制度;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對政務服務信息化、電子證照和印章、政務數據共享等進行規范,如有關部門應當深化數據共享應用,能夠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收集的,不得要求服務對象重復填報。(丁鳳云 編輯 張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