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關系中,只有愛是不夠的,走出“相愛相殺”的窘境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如何做智慧型父母,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呢?如何說話,才能贏得孩子的認同?近日,在建鄴區民政局2023年公益創投項目支持下,南苑街道泰山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攜手南京市秦淮區鐘曉敏愛心工作室,邀請南京郵電大學博士、江蘇省女性社會組織協同發展中心主任崔效輝,與泰山路社區的幾十對親子家庭做了分享與探討。
(資料圖)
在哈佛大學所有公開課程里,排名第一的最受歡迎的課程是心理學教授泰勒 ·本 ·沙哈爾教授的《幸福課》。泰勒教授有一句經典名言,他說:“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堅定地認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p>
上課伊始,崔教授現場做了一個小調研。他依次問了好幾個小朋友同一個問題:“你幸福嗎?”有小朋友表示“幸福,因為爸爸媽媽很愛我”,也有小朋友表示“一般”,還有小朋友表示“非常痛苦,整天不是學習就是考試”。
那么,“幸福密碼”是什么?崔教授非常認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霍華德.金森于1988年、2009年對同一批人調研得出的結論: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是短暫而易逝的。只有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崔教授認為幸福的基礎:一是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繁榮、社會進步與社會保障,二是個體與群體、社會之間的良好適應。如:家庭和睦、鄰里守望、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未來可期等。
崔教授也舉例中國某省,高考成績最好的地方,過去幾十年來高考成績一直很好,但是
兒童自殺率全省第一,預防青少年自殺,成了政府民生實事項目。
崔教授希望家長了解“人生是為什么”、掌握“幸福的密碼”,引導孩子掌握“獲得幸福的能力”,做一個智慧型父母。
崔教授還認為,做智慧型父母,獲得孩子認同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表揚孩子,而且要“會表揚”。
他說,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真正高智商的人是少數,不過百分之一、二,而智力偏低的人也是少數。高智商的人并不必然在事業上取得成功,20多年的大學少年班的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在長大后也不過如平常人等。真正的成功,除智商外,還有一個人對自己、他人與社會的準確認知,還有良好合作意愿和溝通、協調能力,要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就要多表揚孩子。
泰山路社區黨委很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一步提升困境兒童保護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和專業化,對他們進行“個性化幫扶服務”,是社區2023年工作重點之一。為此,社區引進了社會組織,協調了社會資源,計劃通過“五社聯動”共同組成社會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對社區青少年群體的關愛救助保護工作。此次邀請教授崔教授來做分享,主要是幫助父母成長,本項目還將加強個案服務、“成長在線”小組服務、親子沙龍-提升家庭幸福指數、 “童伴成長”青少年保護,通過五大板服務,全方位為家長孩子服務,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王玉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