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貴州省職業技能大賽裝配鉗工組奪冠的李祖芳,還來不及好好品味勝利的喜悅,就要奔赴公司安排的下一個任務。
2023年夏天,來自貴州航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機加車間數控加工中心的操作工李祖芳第一次站上了貴陽市甲秀工匠技能大賽的領獎臺,從市賽冠軍到省賽冠軍,這條路他走了整整兩年。
在貴州省職業技能大賽的備賽關鍵期,李祖芳突然接到緊急任務,需要前往北京和天津工作一個多月。臨行前,他特意在行李箱里塞了一把銼刀、幾塊練習用的金屬塊,還有那本已經被翻得磨起毛邊的《鉗工經驗一百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北京的賓館里,當同事們結束一天的工作休息時,他卻在房間里鋪開圖紙,對著臺燈練習銼削動作。沒有工作臺,就用賓館的寫字臺;沒有臺虎鉗,就用左手當夾具。一個月下來,寫字臺上留下了一道道銼刀的劃痕。
“那段時間,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個正規的工作臺。”李祖芳說,在外出差期間,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在腦海里反復演練加工流程,每一個動作都要想上幾十遍,因為不是特別有天賦的人,所以需要更加努力。
回到貴陽時,距離貴州省職業技能大賽開始只剩不到三周。一套完整的鉗工訓練題目需要6個小時才能完成,而李祖芳卻給自己定下了一天兩套的訓練量。
“清晨的車間,總是最先響起他的銼刀聲,最后一個離開的也是他。”李祖芳的老師陳斌指著車間角落的椅子說,有一天晚上,發現李祖芳累得在這兒睡著了,手里還緊緊攥著量具。這樣的場景,讓陳斌想起了兩年前他剛獲得貴陽市甲秀工匠技能大賽冠軍時的樣子——那份執著,一點都沒變。
賽前一周,李祖芳的右手虎口處磨出了一個血泡。為了不影響訓練,他簡單包扎后又繼續握起了銼刀。血泡破了又起,創可貼換了一張又一張,但他從未減少訓練量。“每銼一下都鉆心地疼,但想到耽誤的時間必須補回來,就咬著牙繼續。”李祖芳說,他始終記得2023年第一次參賽時師傅的教誨:好的鉗工,手上有繭,心里有尺。
這份堅持在賽場上得到了回報。當測量儀顯示0.02毫米的配合間隙時,裁判們驚嘆這個從出差間隙中擠時間訓練的年輕人,竟然能達到如此驚人的精度。這一刻,李祖芳想起了兩年前第一次獲得“甲秀工匠”稱號時的情景,那時的他和現在一樣,只是靦腆地笑了笑,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起了工具。
夜深人靜車間里“唰唰”的銼刀聲,不僅有著一個內斂航天人最執著的堅守,有著從2023到2025年不變的初心,更有著中國航天事業最堅實的根基——在毫厘之間追求極致,在平凡崗位上鑄就輝煌。
記者:羅晟鳴
通訊員:王一霖 廖春林
一審:陳 熺
二審:何秋怡
三審:楊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