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股市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機,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其實也有類似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規模是基金經理實力的另一種體現。
業績是投資者了解基金經理最為直觀的數據,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會被投資者追逐。
(資料圖片)
尤其是業績優秀且投資風格穩定的基金經理,他們管理規模要明顯更大一些。
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一定的規模確實會侵蝕業績,所以是想要還穩定性還是想要高收益,這需要投資者自己來衡量。
出于對規模和收益的綜合考慮,市場上流行挖掘“灰馬”基金經理,也就是已經業績已經初見鋒芒但規模還沒有大幅攀升的新銳或是中生代基金經理。
但挖掘這類基金經理的難度非常高,關鍵點是通過有限的數據對基金經理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斷他的投資策略是否長期有效。
本文我們結合規模、業績、機構和內部員工持倉等維度精選了四位灰馬型基金經理。
金元順安元啟繆瑋彬
關鍵詞:克制、量化
“櫥窗基金”是業內對一些業績較好但是采取較為嚴格限購的基金的稱呼,這類基金就好比 “櫥窗”里的商品,數量有限不容易購買到。
金元順安元啟給投資者科普了什么叫“櫥窗基金”。據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該基金啟動了多次限購調整,限購金額相繼降至5萬元、1萬元、2000元、100元、50元,直至8月22日宣布暫停申購而成為一只 " 櫥窗基金 ",成為行業中保業績而嚴格限購的典范。
金元順安元啟自成立以來每年均取得正收益,且波動低、回撤小。截至6月16日,產品累計產生282.10%的收益,年化收益27.11%,最大回撤14.4%。從自然年度來看,即便是行情最為慘烈的2018年、2021年和2022年也均取得較為不錯的表現。
金元順安元啟之所限購可能也與產品特點有關,它是一只神似量化,形不似量化的產品。
金元順安元啟合同顯示“結合定性與定量分析,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選股策略”。
而據華寶證券研究報告,金元順安元啟的持倉、交易表現,與專注于小盤標的量化策略有類似之處。海通證券研報則指出,金元順安元啟存在很高且無法從業績歸因角度發現的alpha。
更為讓人不理解的是,金元順安元啟的持倉行業分散、個股分散,換手率卻并不好,這也就是為何筆者說它是一只神似量化,形不似量化的原因。
某主動權益基金經理認為,“(金元順安元啟)用主動的辦法來做類似小市值量化的策略,意味著不能有相似的策略擠進來,否則會變成互搏。小市值、小成交量的個股,如果太多資金進來,交易成本會提升很多,侵蝕了投資收益”。
某券商研究人士表示,對這一只基金來說,專注于小盤標的精選的投資策略限制了基金規模的增長空間,確實面臨策略容量的問題。在無法擴容的情況下,暫停申購也是種無奈的選擇。
天弘周期策略谷琦彬
關鍵詞:信賴、認知差選股
基金經理靠不靠譜,有兩個數據值得關注,一個是看機構持有比例,一個看內部員工持有的比例。
天弘基金的谷琦彬是一位同時被外部機構和內部員工認可的基金經理。
機構持有天弘優質成長企業占比過半:機構對于谷琦彬管理的天弘優質成長企業和天弘周期策略最為偏愛。截至今年1季度末,天弘周期制造機構持有6,859.27萬元,占比15.04%;天弘優質成長企業機構持有31745.90萬元,占比51.47% 。
“內部人”浮盈超8000萬元:2020年春節后,疫情兇猛,A股也迎來暴跌。天弘基金一方面響應政策號召,運用固有資金增持旗下的權益基金,另一面也鼓勵員工積極買入。在這輪內購潮中,谷琦彬所管理的天弘周期策略和天弘優質成長成為重要投資標的,自購金額達到1億元。
截至今年1季度末,天弘基金2020年初自購時重倉谷琦彬管理的天弘周期策略和天弘優質成長企業精選浮盈超8000萬元。
谷琦彬之所以能夠得到認可,一方面是由于他的產品長期業績優異且穩健,另一方面則是有較為不錯的持有體驗。
業績方面,谷琦彬目前管理6只產品,據wind數據顯示天弘周期策略在其任期(2018年12月8日-2023年6月19日)實現收益125.43%,年化收益率接近20%,業績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20%。
天弘優質成長企業精選在其任期(2019年10月18日-2023年6月19日)實現收益98.06%,年化收益率20.49%,在靈活配置型產品中排名前20%。同時,在今年一季度末天弘優質成長企業三年的區間收益率高達104.53%,是過去三年震蕩市中為數不多的翻倍基,畢竟1年1倍者眾,3年1倍者少。
另外還需要重點提到的產品是天弘先進制造,盡管成立的位置略高,但依然在任期(2021年5月22日-2023年6月19日)實現收益13.88%,年化收益率6.22%,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在前10%。
持有體驗方面,谷琦彬在過去三年業績優秀且回撤較低,夏普比率和卡瑪比率均能排在同類產品較前位置。
谷琦彬的另一個標簽是“認知差選股”,他是天弘基金大制造周期投資總監,曾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谷琦彬擅長領域深度研究,不追求數量上的多,而是追求質量上的優——核心股票必須有超越市場的“認知差”,認知深度要在市場前列。
據了解,他的核心股票池大概只重點跟蹤并動態篩選200多家公司,主要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白馬型的核心資產,另一類未來有希望能夠成為核心資產的隱形冠軍。
對于個股基本面邏輯演繹的股價周期,谷琦彬有一套“三段論”的理論框架:
第一個階段的特征是偏左側的價值挖掘和價值發現,這一段關注的人不多,個股的基本面邏輯通常存在分歧;在第二個階段,公司的價值逐漸被市場認識,出現了估值修復和價值回歸;到了第三個階段,市場對公司股價出現了比較亢奮的情緒,這個時候股價的邊際定價資金變成了趨勢投資者。
谷琦彬偏向于在公司的第一個階段買入,到第三個階段賣出。不賺泡沫的錢,是一種減法的思維,第三個階段的股價波動較大,做錯了就會有很大的回撤,既然沒有一套高勝率的方法,可以在第三階段形成長期正向的收益期望,谷琦彬干脆就選擇放棄這部分的投資,而這也是他的產品能夠保持穩定性的原因之一。
萬家瑞隆劉洋
關鍵詞:調研、農業
劉洋是萬家基金涌現出的又一位新銳基金經理,也是市場中較為稀缺的一類基金經理。
劉洋善于通過緊密的產業跟蹤和田野調研去獲得深度認知,喜歡尋找景氣向上的拐點捕捉子行業級別的投資機會,投資領域主要覆蓋農業、有色、地產、消費等板塊,
劉洋管理的產品表現貴在穩定,代表產品萬家瑞隆在其任期實現收益141.07%,年化收益率20.36%,在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前20%。此外,萬家周期優勢企業和萬家景氣驅動也均能夠排在10%左右位置。
劉洋投資框架的核心是行業選擇,能夠敏銳地察覺到行業各類數據的變化,緊密跟蹤價格、產能、訂單、庫存、財務數據等多個指標判斷景氣度,并通過深度調研行業產業鏈加以驗證。
在配置組合時,劉洋傾向于選擇三四個景氣向上、確定性強的行業布局,在個股選擇上則“因地制宜”,分散到幾只股票中均衡配置,并根據市場情況在集中度上進行靈活調整。
此外,劉洋對于高景氣度行業的看好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觀察新的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在達到設定目標價獲得利潤后,果斷進行止盈,力求提升投資勝率,有效地抑制了風險。
劉洋贊同霍華德·馬克斯的《投資最重要的事》,其中寫道:“買好的不如買得好”,任何一個好東西都有合理價格。
需要著重提到的是,就目前的市場而言,醫藥和農業可能是同時處于周期底部和估值底部的行業,從這個角度來說擅長挖掘農業股的劉洋未來一年的表現值得期待。
銀華智薈內在價值方建
關鍵詞:博士、芒格
方建是清華大學直博,主攻半導體材料,院士弟子,發表過多篇SCI,并參與過“973”、“863”等國家重要課題,有較豐富的科學知識儲備。
畢業后,方建先是去深圳的一家大型公募做科技研究員,由于表現優秀2年多時間就成為了基金經理助理,后在2018年底加入了銀華基金。
方建是芒格的信徒,他的投資與芒格有諸多相似點。
比如與芒格一樣,方建不在意買股票比別人早,但在意比別人看得更準,因此在選股時關注股票的基本面,傾向于選擇那些有真實業績兌現的上市公司,并且選擇長期持有。
方建的投資框架非常簡單。首先,他會選擇未來3到5年比較好的行業,能夠對應較大的空間和比較好的競爭格局。方建認為看錯一個行業的概率很小,但是看錯一個公司的概率很大,所以把行業放在了第一位。
其次,他會在篩選的好行業中,通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企業的競爭力,挑選出有護城河的公司。方建有一個觀點,盡量買微笑曲線兩端的公司,公司要么具備成本優勢,要么具備定價優勢。在研究公司的時候,方建不太關注短期因素,把注意力集中在對公司長期競爭力的分析上。
對于為什么能堅持價值投資?方建的回答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
方建希望自己能夠在公募基金行業做20年或者更長,當把目標定得很長以后,就會對當下結果如何不著急。
風險提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意見。購買前請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