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貝 龐正
實習生 廖易馨
讀者點題
(資料圖)
網友“佳玉大御兒”:我是一個在校大學生,2021年從外省來武漢讀書。聽學長學姐說畢業之后很多人都留在武漢工作,我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對口傳媒公司就業,不知道武漢這類專業就業前景如何?畢業留下工作生活成本高不高?
微夢影視(受訪者供圖)
90后留鄂創業大學生張培文(受訪者供圖)
記者采訪
留漢創業11年,公司員工80%是留漢大學生
武漢市江岸區青島路多牛世界時尚創意產業園,位于老漢口歷史文化風貌街區,90后留漢創業大學生張培文創辦的公司“微夢影視”深藏其間。
2010年從新疆哈密考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園林專業,從來漢求學到留漢創業,張培文入選過“全國大學生百強創業人物”,還成了武漢市“黃鶴英才”、武漢市“十佳創業人物”。
大二期間,張培文就依托學校DV視頻劇社創業。2012年創辦武漢微夢影視傳媒有限公司,還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成為湖北省首個掛牌青創板的文化科技型企業。
“我的中學同學,大學畢業后大都回老家工作,壓力較小,但在漢經歷讓我有了新思考。”張培文說,武漢的創業環境深深影響了他,“生活有很多可能,要不斷嘗試,武漢也是故鄉。”
張培文創業之初,項目主要集中在校園,設備、辦公場所、人員都成問題,學校支持大學生創業,直接提供20萬元拍攝設備和學校辦公室無償給他們使用。
更大改觀出現在2013年底,武漢市推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青桐計劃”。張培文團隊參加了高校創業大賽,捧回特等獎和獎金10萬元,當場就有孵化器的工作人員邀請他們免費拎包入駐。
此后,公司借鑒大電影的招商模式,很快實現盈利,其出品的“荊楚傳統技藝創業故事”“湖北省領軍企業家系列微電影”“大學生創業系列微電影”獲得成功。
創業有起色以后,張培文還發起成立了“武漢青年影視協會”,聚集數百家大學影視社團及工作室,幫助更多青年實現影視夢想。
“我的創業經歷受到了湖北省、武漢市的大力支持,企業也由原來的3個核心人員,發展到擁有六七十名員工的高新技術企業,而且80%以上都是在武漢讀書后留漢就業的大學生。”張培文說,他要把這種“關照”傳遞下去,目前已與武漢4家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包括培養計劃、專項招聘等。
談起武漢的創業環境,張培文用“包容度很高”“扶持力度很大”來形容,他用“免租3到6個月”“各種補貼、減免、培訓、比賽”“人才公寓解決員工住房”等親身經歷,再次說明留鄂來鄂創業就業的決定是正確的。
“我建議在武漢市建立元宇宙、數字內容科創園或產業園,并完善政策,產生集聚效應。”張培文建議。
代表委員建言
政府高校企業建立就業創業聯動平臺
湖北省2023年十大民生項目清單指出,實施“才聚荊楚”工程,扶持大學生創業項目600個以上,新增高校畢業生留鄂來鄂就業創業40萬人以上,新增返鄉創業5萬人以上。
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丁華鋒建議,建立高校和行業發展聯動機制,大力促進我省大學生就業。由省直行業主管廳局、教育主管部門以及高校有關方面的領導、專家,共同組成行業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通過指導委員會搭建政府職能部門、行業與教育部門和高校的溝通協作平臺,有效解決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問題。建立行業產業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對接機制,形成高校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需求、產業升級和發展相互協調適應的人才供需體系和格局。開展高校與行業產業聯辦專業試點,結合湖北行業產業發展需求設置新專業、改造老舊專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提升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組建以行業產業為主導、龍頭企業牽頭的校企聯盟,促進校企深度融合。
湖北省政協委員、武漢康力會計師事務有限責任公司主任會計師梅佑軒建議,政府搭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平臺和交流對接會,線上常態化開展畢業生與企業無縫對接,解決畢業生應聘盡聘;各級政府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計劃,營造“天天有咖啡、周周有路演、月月青桐匯”創新創業氛圍,通過創業解決就業;大力推進社區基金會建設,將社區資源轉變為資金,支持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吸收大量畢業生為社區提供服務;支持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濟體,引導返鄉創業就業。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穴市大金鎮周梓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愉銳建議,大力引導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產業,用事業把年輕人留在鄉村;加大資金投入,以工業反哺農業推動產業興旺,使年輕人在農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湖北省人大代表、浠水縣關口鎮黨委書記梁琴琴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民培訓教育體系,優化投資環境,多方招商引資,鼓勵企業家回鄉創業,突出激勵政策,讓新農人留得住、扎得穩。
部門回應
打造“青年創新創業”湖北特色
作為區域股權市場中聚焦服務青年群體的特色板塊,湖北省啟動了“青年創新創業板”。共青團湖北省委打造了“青創園、青創賽、青創貸”三大核心品牌,先后出臺共青團助力科技創新和鄉村振興“雙十條”舉措;實施“青創貸”,累計為創業青年發放貼息貸款一萬余筆;舉辦兩屆“創青春”國賽,吸引全國一萬余個創業項目參賽;建設“湖北青創園”,基本形成“市縣眾多、高校集聚、企業特精、開放共享”的青年創新創業陣地集群。
2012年以來,共青團湖北省委與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共同實施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為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提供2萬元—20萬元無償資金扶持,11年累計扶持大學生創業項目7000余個,創造就業崗位3萬多個。2021年10月,湖北省政府出臺“才聚荊楚”新政20條,自2022年開始,將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扶持資金提高至5萬元—50萬元。
共青團湖北省委聯合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共同開展湖北“新農人”大學生鄉村創業幫扶計劃,為每個項目提供免息借款2萬元—5萬元,2022年“新農人計劃”全省共扶持近200個項目、600余萬元。
六年來,湖北省青創中心和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先后組織160位“青創板”企業負責人走進滬深交易所、證券公司、銀行、上市公司等金融機構和國內知名企業,采取專家授課、現場教學、座談交流等形式,為“青創板”企業或項目負責人提供有深度的資本市場輔導和培育。
極目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青年創業者對2020年以來遇到的困難,很多人提出了特別期待。湖北省政府出臺了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十三條”措施,包括加大資金支持,推進減稅退稅降費,優化融資服務,緩解成本壓力,加強用電保障,支持穩崗就業,加大政府采購支持,擴大市場需求,保障款項支付,開展“壯苗”行動,加大支持“個轉企”,便利個體工商戶變更登記,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而且明確各項政策措施執行至2023年12月31日。
(來源:極目新聞)
標簽: 大學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