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州因列車脫軌而引發的氯乙烯泄漏事件引發廣泛關注。2月3日,一列載有有毒化學品的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鎮發生脫軌事故,造成大量致癌氣體氯乙烯等有毒物質泄漏。這一事件已導致附近居民出現咳嗽、腹瀉、流淚、無食欲等中毒癥狀,當地河流中已發現大批魚類死亡,引發民眾擔憂。然而截至目前,相關機構仍未提供列車運載物品的完整清單。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14日報道,目前東巴勒斯坦鎮“流離失所”的居民正在對涉事鐵路公司發起集體訴訟。一個詭異的現象是,美國主流媒體雖在本月初對火車脫軌事故進行了報道,但對該事件導致的生態災難以及民眾面臨的健康危機輕描淡寫,甚至不聞不問,反而對子虛烏有的“間諜氣球”連續多日大肆炒作。有美國網友感嘆道:“切爾諾貝利2.0發生在俄亥俄州,但傳統媒體卻保持沉默,真可恥?!?/p>
寵物家禽大量死亡,州長卻喊居民回家
本月3日,坐落于俄亥俄州東北部、人口僅5000的東巴勒斯坦鎮居民目睹了一場如同“末日浩劫”般的慘烈場景:當晚9時,一列從伊利諾伊州開往賓夕法尼亞州的貨運列車在途經此地時因機械故障發生事故,導致約50節車廂脫軌。10節車廂載有毒化學品,其中5節運載易燃且致癌氣體氯乙烯。列車脫軌后引發爆炸,滾滾濃煙伴著火光直沖天際,小鎮上空形成一片黑色的“蘑菇云”。3日當天,俄亥俄州應急部門緊急疏散事發當地周圍1.6公里的數千居民離開東巴勒斯坦鎮。6日,應急部門對車載有毒氣體進行“受控釋放”操作,方圓數公里內居民因面臨致命氣體威脅而被緊急疏散。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氯乙烯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有毒易燃的無色氣體,被世衛組織認定為一類致癌物,可對人體呼吸系統和肝功能造成嚴重損傷。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14日報道,除了氯乙烯,脫軌列車上還裝有乙二醇丁醚、丙烯酸異辛酯和異丁烯等化學品,同樣可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俄亥俄州政府在事故發生短短5日后就解除了危機警報。州長德瓦恩8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環保部門采集的樣本顯示,事發現場及附近的空氣質量讀數已“趨于正?!?,東巴勒斯坦鎮的居民可以“安全回家”。
而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當地不少居民都已明顯感到身體不適。居民托德反映,她全家人都出現了頭疼、惡心一類癥狀,還聞到如同“焚燒輪胎、卸甲水”一樣的刺激性氣味,“我們并不認為(州政府)的決策是基于確鑿的數據,我們的信息有所缺失”。居民埃里克也表示,連日來他感到眼睛刺痛,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氯氣味,就如同游泳池被“過度消毒”一般。目前東巴勒斯坦鎮居民正在對涉事鐵路公司發起集體訴訟。
當地出現的動物死亡現象更加觸目驚心。據俄亥俄州地方電視臺WKBN報道,事發小鎮已經有不少寵物貓、狗出現不適癥狀甚至死亡。當地一名養狐人表示,自家的狐貍大都出現食欲不振、無精打采以及面部浮腫等情況,有一只已經死亡。小鎮的生態污染甚至還蔓延到鄰鎮:遠在15公里外的一名北利馬鎮居民反映,自家養的6只雞一夜之間猝死。另據俄亥俄州自然資源局方面測算,在受污染的一段河道中,約3500條魚死亡。該州居民里斯激動地控訴:“別跟我說這叫安全……魚都翻了肚皮,這里面肯定有事。”
在距事發地70多公里的匹茲堡市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徐同學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地民眾已出現恐慌情緒,許多人因擔心毒氣泄漏造成水源污染,開始到超市搶購純凈水,部分超市還出現純凈水斷供的情況。
恐慌情緒籠罩小鎮,關鍵清單仍未公布
一方面是美國官方機構在試圖掩蓋此次泄漏事件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在當地民眾當中不斷蔓延的恐慌情緒,此次泄漏事件中作為主要污染物的氯乙烯危害性究竟如何?俄亥俄州危險材料專家卡吉亞諾對媒體表示,此次事故相當于是“用化學物質毀了一個小鎮”,“當官員們很快就告訴人們可以回家時,我感到很驚訝。”卡吉亞諾還稱,在5到20年后,當地人中可能會出現大批癌癥患者。埃默里大學環境衛生學教授達納·巴爾說,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泄漏的氯乙烯不是一個小數量,如果不能控制它們進入土壤或水中,則可能會有持續的氯乙烯從當地釋放出來?!拔腋鼡南聜€月空氣中彌漫的化學物質。”
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丁雪佳1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被釋放的氯乙烯由于密度比空氣大,會沉降在河流、湖泊等低洼地帶,進入當地水源,被人、牲畜、野生動物通過飲水進入體內,氯乙烯及其代謝產物具有致畸致癌性,這種影響是非常長遠的。另一方面,氯乙烯擴散進入空氣中,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氯化物、一氧化碳、氯化甲酰以及甲酸等有毒物質,嚴重污染空氣,對人體呼吸系統產生嚴重危害。“不過,需要說明一點,氯乙烯爆炸很難如網上報道的那樣生成二噁英,那是聚氯乙烯降解會產生的劇毒物質。”
據美媒報道,在事故發生至今十余天時間里,美國聯邦政府高層未對此事件予以足夠的關注。截至目前,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和環境保護署均未提供列車運載物品的完整清單,而僅提供了部分“對居民區造成最嚴重影響的化學品”清單。另據《華盛頓郵報》援引專家的話稱,環境保護署官員測量事發當地空氣數據所使用的手持式檢測器雖然方便使用,但是缺乏必要的靈敏度且無法完整評估風險。
有毒氣體視而不見,無害氣球緊張兮兮
盡管俄亥俄州列車脫軌事故影響巨大,但美國媒體對于此事的報道卻并不積極,反而全力追蹤虛無縹緲的“氣球”事件。據統計,相較于同時期發生的“氣球”事件,俄亥俄州事故的最高熱度只有“氣球”的1/5左右。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為例,2月3日至13日,提到“氣球”事件的報道有96篇,提到俄亥俄州事故的報道只有11篇。14日,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CNN網站的首頁上找不到任何與俄亥俄州事故進展相關的報道,而“美國政府擊落氣球”的報道仍霸占著頭版頭條。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伊爾汗·奧馬爾13日在推特發文稱,此次化學品泄漏事故將“對(當地)居民的健康和福祉產生持續數十年的重大負面影響,然而幾乎沒有國家媒體關注它”。共和黨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事故相關視頻,并暗示拜登政府想以“不明飛行物”的新聞來掩蓋毒氣泄漏這一嚴重事故。
不少美國民眾顯然也注意到這一點。美國脫口秀組合“霍奇兄弟”在推特上表示:“這起發生在俄亥俄州的化學物質泄漏事件看起來很糟糕,但媒體幾乎沒有談論它。那些氣候活動家都去哪了?”另一名推特用戶感嘆道:“切爾諾貝利2.0發生在俄亥俄州,但傳統媒體卻保持沉默,真可恥。”
此外,美國一名記者疑似因報道俄亥俄州事故被捕的消息也引發關注。2月8日,俄亥俄州政府就化學品泄漏事件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國家”網站記者蘭伯特在現場進行直播報道時與副州長哈里斯發生爭執,蘭伯特隨后遭警方以非法侵入和拒捕的指控拘留,后于當晚獲釋。美國軍事新聞網站“任務與目的”12日報道稱,現場錄像顯示,爭執發生時,哈里斯走近蘭伯特并攻擊了他的胸膛,這似乎與哈里斯強調自己“出于自衛”的說法相矛盾?,F場錄像還顯示,蘭伯特在被捕并被送上警車時對其他記者說:“在2023年的美國,做你的工作(媒體報道)很艱難,但我們會繼續做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