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湖保護區監測到13只大天鵝,這是近30年來首次發現。”2月17日,湖北省荊州市召開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新聞發布會,洪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在今年1月的湖北省水鳥同步調查中,該保護區共記錄到水鳥53種,數量達4.8萬多只,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東方白鸛、青頭潛鴨,而令人欣喜的是,近30年未出現的大天鵝,也進入了人們視野。
觀鳥者在洪湖濕地拍攝的短嘴豆雁
(相關資料圖)
水鳥是濕地的重要指示物種,近年來,隨著拆除圍網、退垸還湖(還濕)、綜合執法、全面禁捕和生態修復,洪湖濕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再現了“鶴汀鳧渚,雁陣排空”的盛景。
觀鳥者在洪湖濕地拍攝的紅嘴鷗
最新數據統計顯示,通過拆除圍網和退垸還湖,洪湖的天然濕地面積增加了34.67萬畝,占洪湖水域總面積的56%。
觀鳥者在洪湖濕地拍攝的綠頭鴨
“天然面積的增加,為水生生物恢復提供了足夠的生態位,解決了濕地景觀、資源的破碎化問題,為洪湖生態恢復奠定了基礎?!焙楹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
據介紹,2015年以前,湖北省鳥類同步監測中,洪湖平均每年越冬候鳥僅5000只左右。而從2017年開始,洪湖每年平均觀測到的冬候鳥達10萬只以上。
劉華農在洪湖濕地拍攝的鳥群
“濕地好不好,就看鳥有多少?!焙笔∏G州市觀鳥協會會長劉華農,長期深入洪湖濕地觀察。近年來,紅嘴鷗、短嘴豆雁、綠頭鴨和白琵鷺等珍稀鳥類,經常出現在她的觀測畫面中。“珍稀物種的回歸,讓洪湖的生態指標明顯提高。”劉華農說。
劉華農在洪湖濕地拍攝的鳥群
據長期觀察的統計數據顯示,洪湖濕地再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50多只,占到全球數量的近5%左右。國家二級保護鳥類花臉鴨4000多只、小天鵝1300多只。
劉華農在洪湖濕地拍攝的鳥群
濕地作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被譽為“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荊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荊州市持續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全力將城市濕地打造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空間,全市濕地生態全面向好,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目前,荊州市濕地面積已達到39.0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27.68%,濕地保護率達到56.18%。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