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寧波網記者陳朝霞通訊員張昊樺 黃揚 王虹戈
雨后春筍節節拔高。這幾天,海曙區橫街鎮沉睡一冬的萬畝竹林中,一年一度的“黃泥拱”喜迎上市時節。
“‘黃泥拱’來了!筍大蹦脆米道甜。”驅車經過橫街鎮大雷村,滿街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鮮嫩的“黃泥拱”擺放路邊,待價而沽。
村民汪根芳說,從3月中旬開始,“黃泥拱”陸續上市。竹農只要在街邊擺攤,商販就會聞訊前來收購。今年天氣總體干旱,筍質量優劣差別大,街市收購價每公斤從4元至24元不等,而優質“黃泥拱”是物以稀為貴。
橫街鎮是寧波地區重要的毛竹、竹筍產地,擁有近5萬畝竹林,單片竹林面積全國最大,被譽為“中國竹筍之鄉”。橫街鎮的竹林土質肥沃、泥地松軟,這片土地上生長的“黃泥拱”蹦脆甜爽,廣受大眾喜愛。
“‘黃泥拱’好吃,不過挖起來是個技術活。‘黃泥拱’見光很快變老,價格下降,所以,竹農要練就一身快、精、準探土尋筍的本領。”汪根芳說,村民一般有數十年挖筍經驗,先用眼神捕捉地面隆起的小包,然后用腳掌感受一下,就能知道地下“寶貝”的成色。一旦確定目標,掄起鋤頭三五下,鏟斷筍根,基本一鏟一個準。
“村民每天早上六七點上山,一天最多能挖300公斤左右,預計今年全村‘黃泥拱’產量可超87萬公斤。”大雷村黨總支書記汪斌介紹,大雷“黃泥拱”的筍期可延續到5月上旬,在長達一個半月的時間里,為了保證筍的品質和銷售渠道,村民們常常通過制作罐裝油燜筍等方式進行深加工。
當地的竹海農莊負責人汪宏良還運用當地獨特的古法保鮮方式,將“黃泥拱”撥皮、洗凈、切塊,再用山澗溪水密封,這樣做成的“白玉筍”保質期可以延長至一年。今年能出品2萬瓶“白玉筍”罐頭,直供本地農家樂以及周邊地區餐飲企業使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