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一兩百一晚的7天酒店、如家已經很難再看到了……”伴隨著今年旅游度假需求持續釋放,酒店住宿市場同步復蘇,近期酒店房價“漲勢洶洶”也引發市場熱議。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酒店住宿價格明顯上漲。證券時報記者發現,全季、麗楓、桔子酒店每晚房價,北京價格多在600~700元,上海在400~600元不等,深圳基本在250~500元;漢庭、如家酒店每晚房價,北京多為400~600元,上海普遍在300~500元,深圳普遍為300元左右;7天酒店每晚房價,北京多在150~500元不等,上海多在170~400元,深圳則普遍約200元。
長期研究酒店住宿、旅游行業的專業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市場和成本是今年酒店漲價的兩大主要因素,但相比2019年,酒店房價實際增幅有限;連鎖酒店本身具備品牌屬性,具有一定的溢價空間,因此漲價幅度最為“猛烈”。
(資料圖)
“酒店行業內的品牌競爭、運營競爭一直在加速,從酒店市場競爭格局來看,一二三線城市主要是存量競爭,四五六線城市則是看增量,頭部集團的市場主導優勢愈加凸顯。未來五年,中國酒店連鎖化程度將突破50%,強者恒強是其發展趨勢。”上述專業人士坦言。
市場回暖 上市酒店扭虧
北京酒店漲價只是酒店行業整體漲價的縮影。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酒店住宿價格上漲,海通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五一”小長假漲價最明顯的是機票和住宿,五星酒店和三星以下酒店漲價幅度最大。攜程數據顯示,截至7月26日,暑期以來,青島、大連、哈爾濱的酒店支付均價比5月分別增長26%、26%、17%。
對于酒店今年漲價的原因,邁點研究院首席分析師郭德榮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因素是最大影響因素之一。酒店房價的調整是隨著旅游消費的回暖而變化的,比如今年的“五一”小長假旅游市場顯著回暖,酒店價格同步大增。目前酒店價格同比2022年漲幅較為明顯,但相比2019年實際增幅有限。
成本上漲也是推漲酒店房價的一大因素,酒店成本具體包括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和工程造價成本等。
“歷經三年疫情,大部分隔離酒店都進行了微改造,產品和服務有一定升級,酒店房價也順勢上漲;另外隨著千禧一代從事服務行業工作的意愿不斷下降,酒店在人力成本的投入也是只增不減;此外,隨著市場放開,一二線城市的租金開始上漲,尤其是核心地段,酒店搶占市場的‘火藥味’濃烈。”郭德榮表示。
酒店房費漲價帶動酒店經營核心指標RevPAR(平均客房收入)同比提升。RevPAR主要受客房出租率和平均房價兩項指標影響,華福證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暑期出行帶動下,上周(7月24日~7月30日)酒店入住率和客房平均房價均同環比持續提升,帶動RevPAR同比提升32%,其中中高端酒店RevPAR同比提升52%,恢復程度更為明顯。
從6月數據看,酒店行業數據咨詢公司STR統計數據顯示,當月酒店業RevPAR趨近2019年水平,相比2019年僅下滑2%。
在行業整體RevPAR顯著回暖下,上市酒店上半年業績扭虧。首旅酒店(600258)預計上半年同比扭虧,實現歸母凈利潤2.6億~3億元;錦江酒店(600754)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5億~5.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華住集團(01179)暫未公布業績,但其披露的二季度經營數據顯示,華住中國第二季度RevPAR大幅回升至2019年水平的121%,4月、5月和6月的RevPAR分別恢復至2019年水平的127%、115%及123%。
三家公司均表示,業績回暖受益于上半年商務出行及休閑旅游需求持續恢復,境內酒店經營與市場信心均有明顯復蘇。
中高端連鎖酒店率先復蘇
今年以來酒店行業全面回暖,率先復蘇的當屬中高端連鎖酒店,全季、麗楓、桔子酒店、漢庭、如家等定位中高端市場的品牌漲價幅度最為明顯。STR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6月中端及中高端酒店領先恢復,國內龍頭品牌表現韌性更強。
在新增酒店數量上,中高端、輕中端酒店簽約數量也遙遙領先。據邁點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23年6月中國酒店市場新簽約項目145家,其中,中高端酒店簽約38家,輕中端酒店簽約30家,經濟型酒店和精品民宿簽約22家,中端酒店簽約21家,國際高端酒店簽約8家,國內高端酒店簽約4家。
對此,郭德榮表示,連鎖酒店本身具備品牌屬性,具有一定溢價空間。從消費者角度看,基于住宿安全的考慮,選擇連鎖酒店的可能性更高;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則使得其忠誠度更高。中國飯店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酒店連鎖化率達到39%,其中2019年~2022年這4年的增長率達到50%。
另外,中高端酒店作為目前住宿市場拓展的主要品類,提供了不同類型的住宿生活方式供消費者選擇。
“目前中高端酒店涵蓋電競酒店、國潮酒店、親子酒店、康養酒店、藝術酒店、文化酒店等,這些產品的創新程度較高,迎合了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受用戶認可。”郭德榮坦言,隨著國民旅游消費的升級趨勢,中高端酒店百花齊放的態勢仍將維持5~10年。
中高端連鎖酒店目前也成為國內各大酒店集團搶灘布局的“靶點”。從國內酒店集團“三巨頭”首旅、錦江和華住的情況來看,今年4月25日,首旅如家酒店集團推出全新中高端商務休閑酒店品牌“扉縵酒店”,聚焦商務休閑市場以及國內中高端酒店市場。目前,首旅已搭建起璞隱酒店、和頤至尚酒店等品牌為核心的中高端產品矩陣,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首旅如家中高端品牌房量占比提升至36%。
錦江酒店的中高端品牌包括錦江都城、康鉑、麗楓、喆啡、希岸、維也納國際等。今年二季度,錦江酒店TOP5品牌共新開101家酒店,新開房間數8814間,中高端品牌新開酒店數、房間數分別占比84%、91%。
華住集團旗下知名中高端品牌包括漢庭、全季、桔子水晶等,今年第二季度華住本部新開店374家,其中中高端型新開182家,而經濟型則關閉24家。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境內外待開業酒店合計達2845家,經濟型、中高端型分別為1092、1753家,中高端型酒店環比新增330家。業內認為,華住集團中高端酒店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品牌結構不斷向好。
未來五年
酒店連鎖化率將超50%
連鎖化成為中國酒店業發展大勢所趨。郭德榮指出,未來五年,中國酒店連鎖化程度將突破50%,大者越大、強者恒強是發展趨勢。
頭部集團在酒店連鎖化中的市場主導優勢愈加凸顯。以邁點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酒店集團規模TOP60榜單”為例,錦江酒店房間數突破110萬間,13家酒店集團房間數突破10萬間。其中,TOP10酒店集團累計門店數4.32萬家,累計客房數374.24萬間,在榜單60強中的占有率約70%。
從未來酒店供給側情況來看,一二三線城市主要看存量,四五六線城市則是看增量。郭德榮表示,一二三線城市品牌連鎖化程度會逐步靠近發達國家80%以上的占比,四五六線城市則是中端及中高端酒店發力的重心。
“相比高端酒店,中高端酒店投入較低,但品牌也能成為縣域標桿,如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的希爾頓歡朋酒店、錦江酒店(中國區)旗下門店超過3000家的維也納酒店就是典型。”郭德榮指出。
中泰證券研報指出,酒店連鎖化率提升有望提高酒店龍頭成長性。一方面,在連鎖化率提升的過程中,頭部企業的集中化趨勢也將持續加強,優秀企業的發展空間將高于行業所享受的空間;另一方面,除了酒店房間數量方面的連鎖化與市占率,酒店中高端化帶來的單房收入也具備成長空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