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就會明顯提高癌癥患者的生存率。”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建議,加強癌癥早診早治臨床從業人員的規范化培訓,促進癌癥篩查項目的國家信息管理平臺與地方平臺互聯互通,健全數據共享機制。
季加孚說,我國高度重視癌癥早期篩查和早診早治的管理與科學研究,這對于提高癌癥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深遠意義,早診早治積累的數據以及生物樣本將為我國制定精準的癌癥預防策略提供基線數據支持。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共有26個省級行政區啟動了癌癥篩查項目,每年臨床篩查量巨大,多數都在基層醫院進行。
季加孚注意到,盡管我國制定了統一的臨床篩查技術方案,但由于基層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客觀上存在著差異,有可能會影響到癌癥篩查項目的實施效果。為此,他建議,建立省級癌癥早診早治臨床技術規范化指導單位,提高惠民癌癥篩查項目的實施效果。
季加孚說,目前篩查后的數據會進入地方癌癥篩查信息平臺,這些平臺要與國家平臺互聯互通,避免產生數據孤島。應允許地方平臺數據直接導入國家平臺,避免重復管理上報;成立國家篩查大數據平臺專家委員會,建立規范可行的數據共享機制。(記者 賈曉宏)
標簽: 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