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鹽高油,無辣不歡,烤串炸雞當夜宵,奶茶飲料快樂水……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不一定健康。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說,我國居民人均食用鹽、油均遠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標準,雜糧、水果、堅果等攝入不足。民以食為天,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在國民日常生活中尤為重要。
12月22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膳食與健康科學證據專家研討會”在武漢召開,來自全國的營養學專家針對膳食以及營養素對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行了深入研討。會上,中國營養學會宣布啟動《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簡稱DRIs)新一輪修訂,并與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營養素在生理功能、營養狀況評價等方面的研究,預計在2022年完成制定更適合我國居民的營養素攝入量,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這是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繼支持2013版DRIs修訂后,再次為新版DRIs修訂提供科學支持。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亞洲區負責人陳佳女士表示,連續兩次參與DRIs修訂,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將與中國營養學會緊密合作,推動定制營養、精準營養等細分領域的營養素基礎性研究,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
修訂居民膳食營養素攝入量標準 指導居民合理膳食
人類對營養素的認識始于 3000 多年前,當時古埃及人發現夜盲癥可被一些食物治愈,雖然他們并不清楚食物中什么物質起了醫療作用。在那之后的幾千年中,人們仍然把疾病歸罪于鬼神,巫術,空氣,體液以及命運,直到現代分子生物學逐漸揭開了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的秘密,從科學角度讓人類認識到,在某些程度上吃些什么決定了人的身體狀況。
2013版DRIs發布至今已有7年,隨著營養素基礎科學研究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變化,中國營養學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對我國居民營養素推薦攝入標準進行全面梳理,2022年推出更適合我國居民的新版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楊月欣介紹,DRIs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中國居民營養需求而制定的專著,包括了各種營養素的平均需要量、推薦攝入量、適宜攝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全球疾病負擔研究表明,飲食因素導致的疾病負擔占到15.9%,已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啟動新版DRIs的修訂,標志著我國營養科學和應用的又一次重大進步,對于合理膳食、營養保健、食品生產、改善中國居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2013版DRIs修訂,首次納入了植物營養素在內的約20種具有生理健康作用的食物成分,并首次提出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營養素建議攝入量。新版DRIs修訂中,將引入近十年營養學關于營養素評價、需要量、安全性等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并應用風險評估和循證營養學的方法,建立中國人飲食科學權威的新標準。
安利紐崔萊86年聚焦植物營養素研究
受到疫情影響,國民對于營養健康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營養健康知識和膳食補充劑的需求迅速放大,這一方面帶動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為如老年人、慢病患者、孕產婦、上班族等細分人群的營養健康指導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顯示了DRIs修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安利亞洲科技創新中心副總裁陳佳介紹,繼續支持新版DRIs修訂,是因為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在全球范圍內,積累了86年的從植物原料種植、有效物質和作用機制闡釋全鏈條研發經驗和成果。
在2013版DRIs修訂過程中,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借助全球科學合作網絡,為修訂工作提供了多方位支持,如搭建國際與中國營養學機構和專家溝通的學術交流平臺,分享包括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DRIs修訂進展情況以及最新科學證據。對于新啟動的DRIs修訂,陳佳表示,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將繼續發揮全球研發布局的優勢,聚焦細分人群定制營養的精準需求,與中國營養學會緊密合作,推動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
標簽: 中國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