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深圳市龍崗區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現存客家民居類的不可移動文物是181處。12日,龍崗區在大田匠作文化村舉辦新時代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不可移動文物活化利用推介活動,希望將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加以活化利用,以達到保護文物、傳承中華文化的目的。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副局長陳紹華表示,龍崗在具有豐富的文物資源同時也是客家文化文化資源的聚集地,目前,龍崗已經成功實施了包括省級文保單位鶴湖新居、茂盛世居,未定級文物單位大田世居在內的客家文物活化項目,促使文物成為區域發展的新能力。去年,深圳完成了全市20處文物建筑改造負面清單的編制工作,今年還要進行深圳市文物建筑改造消防管理條例,深圳市文物保護工程安監、質監管理辦法的編制與行動,并且納入到全市的立法計劃,在推動文物利用方面精準施策。
龍崗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劉德平表示,龍崗有196個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客家民居類的不可移動文物181處。目前,龍崗正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嶺南風格、深圳精神、客家特色的文體賽事高地、文化產業重地、文體惠民福地和休閑旅游的旺地。
劉德平稱,龍崗的文物活化利用主要是三種類型,包括政府主導型、城市更新型、和自主利用型。下一步,龍崗計劃把區內的客家圍屋串聯起來,把這些藏在市井中的圍屋露出來,精心規劃,也希望有情懷的企業和企業家參與到文物的活化和利用中來。
大田世居是一個建于清代的非常典型的客家圍屋,龍崗區在2015年就編制大田世居的導則,2017年政府投資4千多萬進行修繕,2019年初步完工以后加以利用。落實“政府主導型”不低于50%公益面積的要求,內部打造了大田木作博物館,設計了適合小朋友們的諺語和IP卡通形象,愛心蘭書畫培訓機構組織的匠心潤少年活動此前在大田木作博物館舉辦,獲得了小朋友的喜愛。
龍崗區文物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穎推介了區內集中連片式和單點式的不可移動文物,包括集中成片的龍東文物群、坪西文物群。其中環水樓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客家圍屋,它是三堂四橫,四角樓格局。而蘭水新居雖然占地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米,但是它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有灰塑和精美的木雕,她希望把它和環水樓聯合起來打造,也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多地參與到文物保護的工作當中來。(記者 鄭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