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精度較國際同類研究提高400倍
日前,由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組織的“202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成果揭曉。“大數據刻畫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億年生物多樣性演變歷史”入選。該項目是落戶昆山的“深時數字地球”大科學項目核心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沈樹忠和南京大學教授樊雋軒團隊的研究成果。
沈樹忠、樊雋軒領導的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等國內外單位合作,建設國際大型數據庫,自主研發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取得突破,繪制出全球第一條高精度的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變化曲線,較國際同類研究的精度提高400倍左右。新曲線精準刻畫出地球生物多樣性演變過程中的多次重大生物滅絕、復蘇和輻射事件,揭示當時生物多樣性變化與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及全球性氣候劇變的協同關系,將推動演化古生物學研究的變革。
“生命演化的真諦保存在各種地層記錄中,化石記錄是開啟地球生命歷史進程的窗口。”樊雋軒說,希望可以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全球化石樣本數據,采集更多世界范圍內的化石記錄,將來把整個地球歷史的化石記錄做到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庫里,更好地認知地球生物多樣性現狀和規律。
2019年,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卓越研究中心在昆山高新區啟動建設。該研究中心面向地球數字科學重大基礎前沿,是由我國科學家主導發起并受國際學術界認可的首個國際大科學計劃,致力于建立一個鏈接全球地學信息的大數據平臺,整合全球地球演化數據,推動地球科學研究和應用的變革。(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通訊員 史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