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2月21日下午3點左右,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新媽媽”王萬麗和丈夫攜剛出生三天尚在襁褓中的女兒,坐著醫院專車順利回到了家中。回想起前幾天的緊張場景,王萬麗記憶猶新:“特別感謝所有醫護人員、志愿者,讓我們享受到了超級VIP的服務,真的非常感動。”
受本輪蘇州疫情影響,2月16日,王萬麗居住的吳江長安花園小區實行了封控管理。而就在隔天上午,臨近預產期的她突然“見紅”并出現宮縮,丈夫吳先生急忙撥通小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電話尋求幫助。了解情況后,指揮部立即聯系轉運車,將王萬麗送到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醫院方面也開辟了“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安排就診。“好在檢查結果沒什么問題,后來我們為她辦理了住院,安心待產。”長安花園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保障組成員張芳芳回憶道。
蘇州九院是吳江全區唯一一家“黃碼”孕產婦收治單位,醫院詳細制定有“黃碼”孕產婦救治、分娩、生產等相關方案。“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醫院迅速行動,將感染科大樓設為‘黃碼’人員‘專用’就診樓,里面設置了兩間隔離病房,供產科使用。”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產科主任石云介紹,王萬麗是該院接收的第一位“黃碼”產婦,在她來之前,院方已經確定了隔離產房醫生、助產士、護理人員名單,并提前入駐隔離病區等待產婦到來。如果產婦可以順產,就安排至感染科大樓的隔離病房;如果要剖宮產,就送入隔離手術室,以最通暢的流程開展各項工作。
2月19日,王萬麗出現了規律性宮縮,在隔離產房助產士的鼓勵、幫助下,下午5點39分,她成功順產下了一名6斤7兩的健康女嬰。孩子出生后,丈夫吳先生難掩內心的喜悅和感激,立馬發了一條朋友圈,除了報平安外,還特意感謝了醫務人員、志愿者對他們小家庭的幫助和關愛。“我們樓棟的志愿者特別好,跑上跑下幫我們拿行李。還要感謝我們小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保障組成員張芳芳,她忙前忙后幫我聯系轉運車和醫院。九院這邊的醫護人員也都特別好,非常有耐心,把我和寶寶都照顧得很好。”
恰巧生產當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夫妻倆便決定給孩子取名“小雨”。“雨水節氣的含義是春霖降大地,寓意大地復蘇、春意回歸,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戰勝疫情,迎來春暖花開。”王萬麗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成瑜
通訊員 黃新泉 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