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蘇州 提質增效
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
局長 邊東
去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政策力度和投入強度推進科技創新,發布“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出臺“科技新政30條”等政策“大禮包”。市第五次黨代會確立創新驅動首要戰略,部署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謀定科技創新工作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實施規上企業“三清零”行動、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打造零碳產業園、碳中和研究院、北大鄂爾多斯碳中和聯合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加速崛起、蔚然成勢。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報告》中,我市科技創新綜合排名已進入全國地級城市前100位。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機遇,科技創新呈現新特征,已成為重塑城市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各地都把科技創新作為彎道超車的最佳選擇,出實招、謀新招、使妙招。合肥市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輪驅動”,青島市發起科技引領城市建設“五大攻堅戰”,東莞市打造“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新名片,都在搶灘科技資源,依靠創新贏得未來。蘇州是國家創新型城市,科技創新綜合排名全國第八。在抓科技創新方面,蘇州市理念先進、政策有力、舉措創新、成效顯著,正在打造“創新集群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借鑒。我市對標學習蘇州科技創新,更深層次的考量是要以蘇州為支點,撬動長三角地區與我市科技互動、人才流動、產業聯動。
鄂爾多斯做全區穩的“壓艙石”、進的“排頭兵”,就要堅定不移站到科技創新的風口上,搭上這班快車,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對標蘇州市抓科技創新,我們將以科技體制改革為切入,以創新政策落實為主題,以建設“一城四區一園一院三室”為主線,以打造“三個標志性”為目標,全面打好科技能力提升攻堅戰。
第一,創新城市重在抓機制。學習借鑒蘇州構建“最強九項”創新體系、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經驗做法,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總牽引,圍繞6大類26項指標開展系統創建,一年打牢基礎,兩年攻堅突破,三年進位鞏固,構建“技術發明-成果轉化-產業創新-未來城市”一體貫通的全周期創新體系。同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雙碳”科技創新綜合示范區“四區”聯動共建,形成創新驅動強大合力。堅持市委統籌抓總,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謀劃推動,深化市旗(區)會商和“1+1”部門協同機制,健全齊抓共管的創新工作格局。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提升領導干部和企業家創新素養,樹立“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鮮明導向,踐行一手抓GDP一手抓R&D理念,讓創新成為鄂爾多斯“城市自覺”和價值追求,實現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路徑轉變。
第二,創新驅動重在抓項目。學習借鑒蘇州科技創新緊盯重點產業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攻堅的經驗做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緊扣全市18條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繪制“創新地圖”,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聚焦清潔能源、綠色低碳、新型化工、風光氫儲車等重點產業,組織實施延鏈補鏈強鏈科研項目,打造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動建設一批標志性創新項目。抓緊布局新賽道,啟動“揭榜掛帥”成果轉化項目,以懸賞方式引進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高水平舉辦科技創新大賽,“以賽代評”面向全國招引高新項目。推動市高新區提質進位,支持鄂托克經濟開發區、零碳產業園申建自治區級高新區。推動9個園區建設公共研發和成果中試熟化平臺,構建“研發-中試-孵化-加速-產業化”科技創新鏈條。集中力量打造碳中和研究院、碳基新材料重點實驗室、新型電力系統重點實驗室、國家礦山局工業互聯創新重點實驗室和清華大學鄂爾多斯“雙碳”創新基地,孵化育成一批標志性科技成果。
第三,創新合作重在抓人才。學習借鑒蘇州推動科技合作靠“大”靠“專”、實施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的經驗做法,強化與大院大所合作,落實“人才新政30條”,深入推進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高校院所合作,尋求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福建物構所深度合作。以蘇州為前沿,積極推動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等長三角地區科教資源與我市嫁接融通,建立“離岸孵化”“飛地育成”機制,推動建立3個以上創新平臺。引進扶持北京大學金之鈞院士,清華大學歐陽明高、賀克斌院士,浙江大學白勇院士,天津大學余艾冰院士,華北電力大學劉吉臻院士以及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武強、葛世榮、王國法院士等領軍人才,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打造一批標志性創新團隊。
第四,創新生態重在抓服務。學習借鑒蘇州打造創新策源地,優化創新生態的經驗做法,堅持政府和市場雙向聯動,實施“政策敲門找企業”行動,充分釋放“1+N”政策紅利。持續深化研發投入攻堅,大力度實施“三清零”“雙倍增”行動,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創新型領軍企業。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舉辦科技創新“圓桌薈”。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實行項目“里程碑”式管理,大力推行科技資金使用“后補助”“撥改投”“包干制”。到2025年,全市建立比較完善的覆蓋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等全領域科技服務體系,穩定支持各類主體創新創業、成就夢想。
不創新,無以立。創新從來不會一蹴而就,我們將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拼命,以蘇州為標桿,對標學習任務一件一件細分解、一個一個抓落實、一項一項促提升,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我市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為鄂爾多斯走好新路子、建設先行區提供科技創新最強動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