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璐/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財經網金融訊 保險產品創新迎上了數字人民幣的步伐。12月7日,財經網金融獲悉,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交通銀行蘇州分行聯合推出了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錢包資金損失保險產品,并于11月30日簽發首張保單。
根據該保險產品方案,客戶只需支付1-5元保費,在保障期內,如個人數字人民幣錢包資金發生被盜、密碼失竊等情形下,導致資金損失時可獲得1000-5000元的保險理賠。自產品上線以來,已有超過500人選擇投保,包括蘇大商學院在校學生、張家港機關事業單位部分員工等,保額合計逾55萬元。
據了解,作為全國首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之一,蘇州在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方面,持續創新應用場景,數字人民幣可以用來坐公交乘地鐵、看電影、支付不動產登記費、繳存公積金、發工資等,數字人民幣已深入蘇州的政務服務、智慧民生、商業商圈等方方面面。截至目前,蘇州市個人錢包總量已突破3000萬,數幣風險領域的防范愈發重要。
中國太保產險蘇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財經網金融表示,自2020年以來,公司就一直在拓展數幣的使用領域,已通過與政府、銀行及B端、C端客戶合作,在收取保費、支付賠款和發放員工薪酬福利等多場景實現了創新突破。
“本次的賬戶資金損失保險,也是我們在和交行就如何進一步推廣數字貨幣進行探討時提出來的,通過保險為數字貨幣增添保障,從而吸引更多人來注冊使用。目前,外界對產品反饋良好,最近幾天也陸續有人看到新聞報道來咨詢投保。”該負責人告訴財經網金融,公司當前只與交通銀行建立了合作,今后亦歡迎其他數字貨幣試點銀行投保,共同推動數字貨幣進一步擴面。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對財經網金融表示,數字人民幣在我國經過兩年多的推行,尤其在蘇州等早期試點城市,無論是發行量、使用效率、使用范疇、使用場景,包括個人用戶與企業的使用習慣都在逐步深化。長遠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線下或者傳統的支付形式通過數字人民幣來實現。
“隨著場景的擴大、頻次的提高、金額的持續增大,數字人民幣錢包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諸多風險,比如盜刷、盜號、操作失誤或種種技術方面問題,進而造成損失,這種保險也應運而生。首先,其本身是一種對投保人的補償機制;其次,也是對未來越來越多的數字人民幣交易場景進行風險對沖,滿足了社會發展的一種需求;第三,它也相當于數字人民幣或者未來整個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一個重要保障措施,有了這個保險機制,可以為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保駕護航。”王鵬說。
談及數字人民幣錢包資金損失保險的前景,王鵬認為還是非常樂觀的。“可能早期階段投保的更多還是以企業用戶大額的、高頻的交易賬號為主,但隨著應用場景覆蓋率的提升和人們使用習慣的加深,數字人民幣錢包損失保險潛力可期,相信它會形成一個包括對公的、對個人的,不同場景、不同賠率、不同費率的非常細分的市場,當然這也需要時間,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數字化進程其實是給保險行業增加了一雙“翅膀”。王鵬表示,數字化技術變革可能催生新的保險業務需求,此次針對數字民幣的保險正是其一,未來,對數字經濟平臺、數字消費、數字服務都可能會拓展出一系列新的保險產品。
誠然,保險業與數字人民幣的雙向融合正在不斷打開“想象力”。
財經網金融梳理發現,2021年就有農戶通過數字人民幣在安信農保進行了投保,在理賠環節,安信農保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將賠款轉至農戶數字錢包;今年6月,全國首張數字人民幣車險保單誕生陽光保險;今年11月,眾安保險也與中國建設銀行啟動數字人民幣在保險線上場景應用的合作。
(編輯:錢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