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日
(資料圖片)
蘇州虞城的冬天正在登場
這個時節,能讓人鮮活起來的
恐怕只有美食里的暖意了吧
冬天,吃貨們總是會
對熱氣騰騰的食物充滿迷戀
虞城的干飯人
你準備好胃口了嗎?
縐紗小餛飩
寒冷的日子里,就適合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縐紗小餛飩。
松盛糕團店或是方橋餛飩都是老饕們經常光顧的店,每次走進店內,都能看到阿姨們正在包小餛飩,手速極快,拿一張餛飩皮,加點兒餡料,就是一捏,還沒看清她們手中的動作,小餛飩已經鋪滿一桌子了。煮小餛飩也是一氣呵成,開水滾后扔下去,再滾就撈出來入湯。
在柔和的燈光下,點上一碗縐紗小餛飩,嫩滑的餛飩面皮如金魚百褶的尾巴一般,半透明的,在清湯中飄散開來,裹著緊致微紅的肉餡,悠悠地冒著熱氣。沒有哪個吃貨不愛豬油、豬肉和薄皮兒的搭配吧!再加點辣油,勺起一個滑入口中,全身都溫暖起來。
吃完如果覺得意猶未盡,還可以帶幾份生的回家,老板都會幫你打包好,自己煮來吃也很美味哦。
梅花糕
在很多虞城人的印象中,梅花糕是記憶深處的美食,小時候上街,總會看到有人在街頭支起一個爐灶和蜂窩狀的模具,在那叫賣梅花糕,倘若能吃上一個,便心花怒放。
然而,如今虞城賣梅花糕的店家已經不多了,唯獨藏在縣后街的周氏梅花糕,歷經幾代傳承,依舊延續著制作梅花糕的傳統手藝。如果正趕上趟兒,還能等著老板現做一鍋,整個制作過程就像看一場秀,行云流水,頗有意味。在那時不大的巷子里,做好的梅花糕總會引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每一鍋都有豆沙和豬肉餡兩種口味,都值得一試,甜口的梅花糕還能吃到蜜棗,松脆的瓜子仁點綴上紅綠絲,賣相尤其不錯。咬一口,外焦里糯,餡料松軟可口,外殼酥脆不粘牙,吃了一口就想下一口。
鴨血糯
鴨血糯是一種名貴的水稻品種,含有高量蛋白質,有強身補血滋陰之功效,營養價值極高,多種植于虞山尚湖地區,米粒外表殷紅如鴨血。相傳早年間常熟因一黑龍攪弄風雨而鬧水災,守護風雨的白龍驅趕黑龍中受傷,血水流進稻田,后來那片稻田竟長出血紅糯米,老百姓稱其為“龍血糯”,因上呈給皇上,名字中不可帶“龍”,故改名鴨血糯。
鴨血糯幾乎不會缺席虞城人的宴席酒桌,將血糯與糯米三七之比混合,浸泡之后上屜蒸或煮成硬飯,以豬油、白糖、糖桂花炒成粥狀,盛在深且廣的圓盤子里,撒松子仁或紅、綠絲上桌。
涼颼颼的秋冬季節,來一碗色澤鮮艷、軟潤微香的鴨血糯,粘粘的,稠稠的,吃一口,便溫暖了許多。當然也可以把血糯做成酒釀、粉圓子、八寶飯、紅米酥、米粉等食品,同樣色澤美觀,香甜可口,很暖心哦~
羊湯
虞城人的秋冬,不喝一碗羊湯,一定是不完整的。冬天喝羊湯、吃羊肉,就跟夏天吃小龍蝦一樣,極具儀式感。
清燉的羊肉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肉質的原汁原味。來一碗清澈濃香的羊湯,喝完身子便暖了。喝完羊湯,再來一塊肉質細膩豐腴的羊肉,入口酥軟又不失嚼勁,這樣的鮮味,真是妙不可言。
當然,羊肉面、羊肉火鍋、烤全羊、羊肉串……還有多種多樣的羊肉吃法,在虞城你都能找到,快來大快朵頤吧!
煲仔飯
對不少煲仔飯愛好者來說,微微焦底的飯,是對米粒的至高尊重。秋冬時節來一碗滋滋作響的煲仔飯,米飯的靈魂吃法,我想沒有吃貨可以抗拒吧~山腳下煲仔飯和拾幾煲仔飯都是度假區內的排隊王,小小的店面常常擠滿了排隊等候的食客們。
不過,吃煲仔飯的原則就一個字:慢!江湖規矩,煲仔飯是萬萬不能催單的,想要吃到恰到好處的鍋巴,那必須是要等的。
當你聽到“滋滋滋”的聲音,還有那飄來的煙火氣,就知道美味來了,掀開蓋子,油滋滋的臘味正躺在米飯上,當你澆入醬油,瞬間在鍋邊激起滋啦的響聲。用勺子大力攪拌一下,讓油脂和醬汁均勻裹上每顆米粒,一口下去,米飯粒粒分明、鍋巴很有嚼勁、臘肉伴著醬汁的香味產生了奇妙反應,好吃!
吃到最后,還能從煲底輕松刮起一層漂亮的金黃色飯焦。尤其在冬天,一煲熱騰騰吃完,一切不開心都能瞬間治愈。
標簽: 熱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