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石夢竹
“體溫超過38.5℃以上才吃,如果吃的話早1粒晚1粒。”近期在江蘇蘇州,部分核酸采樣屋被改造為“發熱診療站”。從接受全科醫生診療,再到開具處方、完成配藥,整個過程在1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吳門橋街道南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第一批開設發熱診療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中心室外,四個采樣亭“變身”為發熱診療站,設置了暖色調布置的診室、藥房、隔離觀察區,還有空調等設施。
在服務方面,診療站可滿足醫保結算、POS機刷卡等需求,還允許居民為家人“代看診”,一方面十分人性化,另一方面也減輕發熱患者聚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時,針對癥狀較嚴重的居民,可將轉診至上級醫院。
改造后的發熱診療站。圖自蘇州姑蘇發布“我們每天都安排一個醫生一個護士坐班,這兩天已經陸續有居民過來問診了”。南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勤芳介紹,診療站配備了相應數量的感冒藥,可滿足轄區居民就診用藥需求。針對老城區中老年居民較多的實際,社區診療站用溫馨的診療服務、人性化的就診安排為周邊居民提供一站式就醫配藥服務。
姑蘇區民衛局社管中心副主任曹巧璐介紹,全區開設的發熱診療站均按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外設立,設有相應的區域,且通風良好,避免發熱患者與其他人員交叉。同時,發熱診療站均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藥品,并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動態調配。醫護人員全天候在線,最大限度滿足居民的就診需求。
目前,發熱診療站采用“一醫一護”的服務方式,一位醫生在診室看病,一位藥房服務人員負責發藥和結算,后期根據診療量的變化,診療站也會適當靈活調整,可能會增加為“兩醫兩護”或“三醫一護”的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