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蘇州銀行業不斷加大支持力度,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服務質效,持續增加金融有效供給。記者從蘇州銀保監分局獲悉,2022年蘇州銀行業制造業貸款余額在全省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截至昨天達10415.05億元,同比增幅超30%。制造業貸款規模僅次于京、滬、深,位列全國第四。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蘇州始終堅守實體實業,致力打響“蘇州制造”品牌,現已擁有工業企業超16萬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十年跨過3萬億元和4萬億元兩個臺階,規模穩居全國前三。當前蘇州正在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機遇,通過數字化改造引領企業創新發展,做大做強,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從傳統優勢產業到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4大主導產業,從“頂天立地”大企業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蘇州銀行業緊扣當地制造業發展的新布局,提高供需匹配度,引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制造業之樹。蘇州銀保監分局聯合市發改委、工信局、科技局、市場監督局等部門加強聯動,共享信息,優化政策環境。各銀行機構聚焦重大項目快投產、傳統產業升級、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數字化改造、“專精特新”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等目標方向,揚己之長,創新產品,精準提升金融服務的匹配度。
昨天,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式進駐水星海事技術(蘇州)有限公司,開始安裝工業廢水零排生產線。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本月該公司有5個這樣的項目排隊施工。之所以能有底氣密集接下大工程,關鍵是蘇州金融機構“雪中送炭”。“如果按銀行以往的常規做法,我們不可能貸到款。”公司財務總監高云芬告訴記者,廠房租金、工人工資、原材料采購、生產初期的各項投入都需大筆資金,而公司從初創期到如今的發展期,均無房產抵押物,就憑著公司的專利技術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塊招牌,從銀行融資一路綠燈。據了解,中國銀行蘇州分行采用“信保貸”和“園科貸”相結合的方式,為其長期融資700萬元。兩大金融產品均為蘇州相關政府部門為培育新興制造企業度身打造的信用貸款,且利率極低,大大節省了企業的資金成本。記者 一丁 馮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