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見證耕耘奮斗,蘊藉勃發勢能今天亮相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一組組亮眼數字,回眸定格了過去一年中蘇州高質量發展的“高光時刻”,十足的發展成色更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蘇州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積攢起蓬勃能量。
在全國全省的位次排名可以透視出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力點”。
【資料圖】
報告顯示,去年蘇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4.79萬億元和4.68萬億元,增速分別達到15%和14.7%,貸款增量居全省第一。成功舉辦“蘇新消費·笑拼蘇州”“雙十二蘇州購物節”等活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9000億元,保持全省第一。在中消協百城消費者滿意度測評中躍居首位,觀前街區、同里古鎮獲評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全年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800億元,成交額居全省首位。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9家、總數達到241家,其中科創板上市公司48家、位居全國第三,蘇州成為創新與產業、資本與產業結合最好的城市之一。扎實推進城市道路交通“蘇暢”工程,全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500萬輛,交通健康指數在同類城市中保持第一。
從在全國全省的份額占比來看,蘇州市多項指標躋身前列、成績搶眼。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2.5%,新入選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高端紡織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占全省一半。累計14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落戶,5個縣級市(區)入選全國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化創新領先城區(園區)、占全國八分之一。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2家,超全省四分之一。
報告中頻頻出現的“率先”“首批”“唯一”等字眼,同樣彰顯實力與底氣,令人提氣振奮。
報告提到,蘇州市在全國率先組織包機赴日本、歐洲開展招商,幫助企業搶市場、爭訂單,完成進出口總額25850億元,增長2%。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長三角樞紐江蘇唯一節點落戶吳江。張家港、常熟、昆山通過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驗收。蘇州工業園區獲評全省唯一的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新增就業20萬人,入選全國首批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蘇州還承擔起多項國家級試點任務,先行先試,在“自選動作”中展現擔當作為。
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和首批全國商業秘密保護創新試點地區,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6件。吳中區上林村入選鄉村地名服務首批全國試點。太湖生態島農文旅綠色低碳融合發展示范項目獲評生態環境部EOD模式試點。蘇州市入選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中歐碳中和創新合作區落戶太倉。
來源:蘇報融媒記者 朱琦
編輯:小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