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立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1月30日,蘇州姑蘇區白洋灣街道南山社區的孩子們在活動室里與老蘇州們共度立春,大家一起咬蘿卜、擺春盤、包春餅、吃春卷,尋找春天的味道。
在社區活動室的桌上,擺放著各色時令蔬菜、水果和春餅皮等,老蘇州楊婷婷告訴孩子們,立春又稱“咬春”,在立春這一天,蘇州人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也就是“咬春”,寓意迎新納吉,祈福風調雨順。
“為什么要‘咬春’呢?”趙辰逸小朋友好奇地問。“立春了,啃上幾口大蘿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楊阿姨說道。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啃生蘿卜,他們都不敢嘗試,相互觀望著。看著孩子們的樣子,宗玉英解釋說:“立春啃蘿卜可以解春困,也有因為蘿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大家嘗一下,不難吃。”聽了宗阿姨的話,李皓宇小朋友啃了一小口蘿卜,邊嚼邊笑著說道:“有一點點澀,嚼在嘴里脆脆的,你們趕緊嘗嘗吧。”
啃完蘿卜,老蘇州曹雪珍教孩子們做起了春卷,她拿起一張春卷皮,用筷子熟練地夾上餡放在面皮上,下面的春卷皮往上翻蓋住餡,左右兩個角往里折,輕輕收緊卷到前面的三分之二,然后用手指蘸點面糊抹在面皮的空白部分,繼續卷完,一個春卷便完成了。
接著,大家一起擺春盤、包春餅。居民顧水娥先炒制春盤最重要的部分——春菜,由薺菜、胡蘿卜、黃豆芽等時蔬炒熟。除了時令菜,當天社區工作人員還準備了各種水果,制作一款不一樣的水果春餅,讓孩子們品嘗不一樣的味道。
現場,老蘇州們手把手地教孩子們包春餅。宗玉英拿起春餅皮,告訴孩子們:“這個春餅皮是提前準備好的,每年立春的時候自己都會做很多,除了自己家吃,還會送給鄰里鄉親。吃春餅要把餅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寓意吉利。”楊一一小朋友包了兩種口味的春餅,向她媽媽展示自己的成果,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南山社區立春活動在歡聲笑語中結束,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開闊了視野,了解了民俗文化,也進一步感受到春天氣息,更培養了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
通訊員 林霞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