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蘇州園林。圖/IC photo
近日,蘇州影園是拆還是留的問題,引發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道,被列入當地拆遷清單的蘇州影園,有獨特的價值,因而不少人呼吁“留下影園”。4月7日原是政府計劃對影園主體進行最后拆除的日子,但當天上午拆遷被叫停。未來拆還是不拆,還要等上級部門進一步研判。
(資料圖)
此前有一個方案是,拆除+異地重建保護,政府部門也已經對影園進行了3D建模。不少文保愛好者和建筑學者建議,異地重建不如就地保護。
在目前情況下,有一定年代的園林建筑如果異地遷建,總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傷害。園林建筑就像一棵在一地生長已久的大樹,根系已經習慣了長久立足的土壤。
拆解和重建園林建筑將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在對園林建筑的理解上,在材料的認知和把控上,在傳統工藝的傳承和復現上,都是如此。無論如何小心謹慎,使用何等的高科技手段,都會面臨著如此的挑戰,更不用說其遷移和復建不可能在歷史上同等的情況下進行。
園林建筑總是和其依托生長的特定時空聯系在一起。在漫長的時間和空間浸染下,形成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獨有的故事場景和緊密的情感聯系。沒有脫離地脈和文脈的園林建筑,才能夠更好地為后來者指引了解歷史和文化的方向和姿勢,這也是園林建筑的重要價值。
從這個意義看,即便蘇州影園搬遷后再重建,實際上已經不是原有的蘇州影園,而是一個新的建筑。
傳統園林號稱“一人一生一園”,融入了主人和營造者的生命志趣,能夠向參觀者、親近者講述值得回味品鑒的美好故事。如今引起爭議的影園,雖然算不上園林文化的翹楚,但卻是“一人一生一園”的生動講述,對于以園林聞名的蘇州來說,有著獨一無二的價值。
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園主手植、建造。光影斑駁的影園,留下了文人雅集的“寄情抒志”,見證著四周“遍地起高樓”的現代化城市變遷。
正因為如此,影園依然在向參觀者和親近者講述值得回味品鑒的美好故事,有其傳承文化的獨特價值。
需要認識到,園林建筑所蘊含的豐富多元價值,需要在保護和利用中不斷深化認識。人們的認識總是在變化完善的,此時缺少關注的地方,未必在未來就永遠得不到重視。
因此,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沒有拆除,未來影園也可能因其某種特質,或者因其本來內含的文化基因提升保護的力度,必須要求就地保護。
當然,保護重要,利用也很重要。即便影園能夠留下來,也要做一些設施的改造,方便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價值。
在影園事件中,人們已經看到了管理部門、業主和社會的積極努力和嘗試,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也是一個值得慶幸和鼓勵的進展。
所有方面的持續關注和達成共識,從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希望能夠給這類建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不在未來空留感嘆和遺憾,也讓今天人們的作為能夠為園林文化的保護和利用蹚出一條新路,為過往的歲月印痕增添當下的人文關懷和溫暖。
撰稿 / 楊勁松(中國旅游研究院)
編輯 / 劉昀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