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樓道是社區最小的公共空間,是居民每天出行的必經之地,是社區治理不可忽視的細枝末節。近日,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青劍湖社區黨委通過整合資源、創新載體,聯合紅色管家志愿者打造出溫馨、舒適、共享、共治的樓道“微客廳”,惠及居民超200戶家庭。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能力,有效地將黨建觸角延伸至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扮靚樓道,積極參與
在打造樓道“微客廳”之前,社區聯合紅色管家志愿者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居民實際需求,通過議事協商會確定樓道主題、制定改造方案,最終在社區、紅色管家、黨員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樓道內的垃圾不見了,墻面上的小廣告也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明亮寬敞的大廳、圖文并茂的家訓家規知識墻和居民對社區、物業的意見建議的微心愿墻角。樓道建設有了居民的參與,微小的空間也能促進社區文明的大循環。
收集民情,疏通民意
居民王老伯說:“以前在一個村的時候,平時吃完飯后大家經常坐在一起聊聊天。自從搬到青劍湖花園后,大家聊天的地方也沒有了,鄰里間的感情也淡了,現在有了這個‘微客廳’,我們又能重新聚在一起了,我們幾個作為老黨員,也很愿意發揮余熱,為社區收集社情民意。”樓道“微客廳”這座橋梁的打造,可以充分調動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為居民搭建自治共治的平臺,讓居民不出樓道就能傾訴、反映問題,同時也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樓道和小區建設。
融洽關系,和睦鄰里
遠親不如近鄰,青劍湖社區通過打造樓道“微客廳”文化,架起居民溝通情感的橋梁,使鄰居間相互了解、相互友愛,建立互通融洽的鄰里關系,積極創造社區鄰里互助互愛的濃厚氛圍,傳遞濃厚的正能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便鄰里活動、議事交流,拓展溝通服務居民的渠道,搭建有事大家一起議的交流服務平臺,大大提升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通訊員 黃秋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添翼
校對 盛媛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