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植物的種群數量是一個地區生態環境的“晴雨表”,隨著生態的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珍稀瀕危物種現身江蘇。記者4月6日從南京農業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獲悉,南京生物多樣性再添丹頂鶴、亞洲長翼蝠等新成員。
【江蘇首次在長江以南發現丹頂鶴越冬身影】
(資料圖片)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團隊跟蹤觀測到一個連續三年在石臼湖越冬的丹頂鶴家族,調查人員發現丹頂鶴父母帶著一只幼鳥從石臼湖馬鞍山博望區飛入南京溧水界內。至此,南京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增加丹頂鶴一種,同時為南京新紀錄種。目前國內丹頂鶴野外種群數量約有1000只,大部分選擇在鹽城越冬,通常不會越過長江以南。
南京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師包浩然說:“丹頂鶴是一種大型的涉禽,需要在淺水區進行覓食,(石臼湖)溧水區往年都是深水區,今年因為水位下降,它正好形成了水位適中的淺灘生境,所以吸引了丹頂鶴到個區域來越冬。”
【已發現物種2530種 亞洲長翼蝠首次被記錄】
2月18日,研究團隊陸生脊椎動物調查組還在湯山一洞穴中采集到了長翼蝠科的亞洲長翼蝠,經查閱歷史文獻和相關記錄,確認為南京翼手目物種新紀錄科、新紀錄種。此外,研究團隊在高淳三個不同山地布設的紅外相機均拍攝到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鷴的影像,并且發現至少有三個穩定的繁殖群體。
據了解,南京從2021年開始為期三年的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到2022年底,記錄到46植物、324種陸生脊椎動物、636種昆蟲、579水生生物、145種大型真菌,合計2530種物種。今年南京生物多樣性調查還會繼續開展,還將從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開展保護及立法工作。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處副處長劉琉說:“推動優質種質資源的保護區建設,像南京長吻鮠銅魚、中華絨螯蟹,都是國家級的種質資源;從物種方面要保護南京市特有的中華虎鳳蝶、震旦鴉雀、秤錘樹等等這些特有物種,在生態系統方面,我們要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區域的保護強化自然保護地的保護。”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李璇 張中玄 王鵬 鄭偉 李棟 編輯/趙黎靜)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