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鹽都區圍繞農民增收目標,堅持將龍頭企業做大育強和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農工融合的鄉村振興之路。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農業龍頭企業17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9家,市級龍頭企業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81家,入社成員超7.2萬,涉及產業涵蓋稻麥、果蔬、水產、畜牧、植保、農機多種類型,創成國家級示范社7家、省級示范社9家、市級示范社30家(已注銷1家)、區級示范社40家,2021年成功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
(資料圖)
強化載體建設
打造新型經營主體“孵化器”
出臺扶持政策。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政策意見》《鹽都區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方案》《鹽都區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政策保障。
配套基礎設施。科學編制區食品未來科技園專項規劃,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功能配套,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園區發展層次和項目承載能力,重點打造“三片區一平臺”,即食品智造區、綜合配套區、產業創新區以及園區服務平臺。目前,園區已入駐心思源食品、聚五味食品、宇公食品等項目,在建項目有濤生藥業、圣舟食品等。
做優運營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見面審批,實行“一站式”服務,簡化企業辦事程序,對新入駐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實行“一對一”的全程跟蹤式服務,主動幫助投資主體解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土地、資金、人才等問題。
深化科技創新
打造鄉村產業升級“助推器”
突出項目招引。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各板塊組建專門農業招商隊伍,圍繞全產業鏈建設,依托鹽都食品未來科技園,瞄準食品加工先進地區和百強企業,通過上門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進行定向招商。2022年全區共落實千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13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個。
突出政產學研合作。鹽都涉農企業產學研合作覆蓋率超70%,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內企業研發投入近3500萬元。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個,創成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2個、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3家、市級農業科技園區5個。
突出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在迎合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構建 “政府導向、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格局,成立了由鄉村產業、糧油、農機、植保、耕保等條線組成的生產托管服務工作指導小組,聯合14個鎮(區、街道)、2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300多家社會化服務組織共同構建了鏈條式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截至2022年底,鹽都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超250萬畝次(含耕種、防、收單環節服務及全程托管服務),服務小農戶的數量占比超過80%。
優化利益聯結
打造農民增收致富“加速器”
發展“訂單農業”。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組織、營銷大戶與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立穩定的原料生產供應關系,推進農業產業化縱深發展。神農大豐種業、普瑞福食品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規模基地+農戶”等運營模式 ,實施訂單生產,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在全區范圍內初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格局。同時該區加強了優質糧油、蔬菜、水產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鼓勵合作社擴大特色產業規模,積極開展標準化建設,申報兩品一標,為訂單農業發展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
推動企業領辦合作社。按照“政府搭建平臺,龍頭企業支撐,黨員帶頭引領,農民創業致富”的路徑,在臺創園開展示范試點,由呈祥園藝、鑫和園藝等企業提供訂單和市場,幫助農戶共同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黨支部+合作社”“生產基地+花卉電商”等模式,實現花卉產業致富。
構建產業化聯合體。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實現龍頭企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和農戶同頻共振,將傳統意義上一家一戶小單元耕作,納入聯合運作的大集團式運營。鹽都先后成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0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4家,涵蓋蔬菜、糧食、水產等產業鏈,帶動生產基地9萬畝,農戶4.8萬戶。
(來源:鹽阜大眾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