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畢業季,高校畢業生們紛紛投遞簡歷,應聘求職。與此同時,詐騙分子也伺機而動,興風作浪。今天(8月1日)記者獲悉,前不久,揚州的高校畢業生小李在求職時,就被騙子忽悠了,損失了七萬多。到底怎么回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高校畢業生小李說,前不久她在網上尋找工作機會,看到一家公司招聘文字編輯,待遇不錯,于是投了簡歷,第二天就收到了回復。對方告訴小李,她的簡歷沒問題,符合用工需求。而根據公司規定,入職前要接受線上培訓,并做一些簡單的工作。
畢業生小李說:“他有軟件,會給你一個網址,然后你做圖書批注的簡單工作就可以了,因為這個事情不是很難,就做了一點。”根據客服提示,小李下載了一款名為“云集優選”的APP。隨后,對方發來新的要求,除了文字編輯工作,應聘者還要幫平臺提高銷售量。小李未加懷疑,便按照客服引導,在對方發來的購物鏈接里下單。完成任務后,她嘗試提現,很快收到了本金和提成。第二天,客服發來新的訂單,不僅價格變高了,并且還要連續完成三筆訂單才能提現。
畢業生小李說:“大概是四筆吧,好像一個一萬多、三萬多、四萬多,還有一個八千多,一個五千多。”在支付了七萬多元、完成三單任務后,小李有些忐忑,趕緊提現,結果被告知“任務超時,還要再做三單”。她這才意識到可能遇到了騙子,便立即報了警。民警研判,小李遇到的是刷單騙局。無獨有偶,今年剛畢業的小林也在求職時被套路了。小林說,由于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準備先找一份家教,賺點生活費。在網上看到一個QQ兼職群后,他掃碼進群,一位網友主動添加他好友,并且發來各類兼職信息。
畢業生小林說:“他不停地給你發信息,看上去程序非常正規,要求發簡歷填相關信息之類。”很快,對方告訴小林,幫他成功找到兼職工作了,并索要中介費,小林沒多想,便支付了幾百元費用。可第二天,當小林再次咨詢兼職細節時,卻發現被拉黑了。發現被騙后,小林報警求助。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如何識別“求職陷阱”?
詐騙分子不僅狡猾,而且套路多變。畢業之際,他們盯上了求職心切、缺乏社會閱歷、防范意識薄弱的大學生群體,屢屢詐騙得手。那么,如何識別求職陷阱呢?遇到此類陷阱又該怎么辦呢?
揚州市反詐中心民警杭恩宇介紹:“遇到一些門檻低,薪資待遇特別高的工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格外提高警惕了,這一般就是騙子設下的套路陷阱。”
民警介紹,畢業季,詐騙分子有的會打著高薪招聘的幌子騙取培訓費;有的用免費培訓作為誘餌,騙取大學生交納服裝費、體檢費、中介費,還有的甚至用培訓貸、傳銷類陷阱,誘騙強迫大學生貸款或參與刷單、傳銷等非法活動。
鹽城市公安局鹽南高新區分局新都派出所民警陸敢說:“剛開始騙子會給受害人嘗到一點甜頭,然后引誘受害人做金額更大、傭金更高的刷單任務,在此時,已經完全卸下了戒備的受害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按照對方要求來操作。”
警方提醒廣大高校畢業生,要通過合法的、正當的、信譽好的信息渠道來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多種途徑了解用人單位背景,不盲目輕信,接到招聘邀約后,盡量多和有一定社會閱歷的親朋好友溝通情況,冷靜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
鹽城市公安局鹽南高新區分局新都派出所民警陸敢提醒:“一定要到正規的招聘平臺,也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尋求幫助,不要有‘貪圖小便宜、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心理。”
揚州市反詐中心民警杭恩宇表示:“要多問對方幾個為什么,詳細地了解對方的真實情況,不小心上當受騙也要及時保存好自己的聊天記錄,以及轉賬記錄,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零距離》記者/馮珂 編輯/徐瑋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