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患有巨大胰頭部腫瘤的患者林先生(化姓),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胰腺中心團隊的通力合作下,成功進行了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右半結腸切除術。林先生所患胰頭部惡性腫瘤巨大,直徑超過10公分,吳峻立主任醫師團隊鏖戰12小時成功“拆彈”。
反復求醫 一波三折尋救治
來自安徽的林先生今年70歲,5年前突發全身皮膚黃染,至河南某三甲醫院就診,檢查發現胰頭部囊性腫塊,行胰腺穿刺未見明確腫瘤成分,隨即接受手術治療,術中主刀醫師告知林先生家屬腫瘤較大無法切除,遂行姑息性“膽囊切除+膽腸胰腸吻合術”。2年前,林先生因腫瘤進一步生長,壓迫十二指腸導致梗阻再次至當地醫院就診,在內鏡下行消化道金屬支架置入術,隨后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化療及靶向治療。沒曾想最近的一次檢查中發現腫瘤又明顯增大了許多,經過多方打聽后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求醫,胰腺中心吳峻立主任醫師門診接診后認為這是一例低度惡性腫瘤,早在5年前就應當接受根治性切除,不過目前仍有切除的機會,但手術難度極大,需仔細評估。
精雕細琢 歷時12小時成功“拆彈”
吳峻立主任醫師團隊接診后,對林先生進行了詳盡的術前檢查和準備。7月11日手術如期進行,吳峻立主任醫師與陳建敏副主任醫師、陸子鵬副主任醫師嚴陣以待,術中發現由于既往手術病史腹腔內粘連極為嚴重,分離粘連后明確腫瘤位于胰頭十二指腸區域,大小約15cm×12cm×10cm,經過成年累月的生長,腫瘤侵犯胃竇、十二指腸及結腸肝區及其系膜,腫瘤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粘連極重,同時累及肝動脈、腸系膜上動脈和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雖然通過動脈鞘剝除、海德堡三角清掃以及聯合臟器切除等精巧的手術技術,仍然有根治切除腫瘤的機會,但手術難度極高,風險極大。
術中與家屬溝通風險,家屬的充分信任讓吳峻立主任醫師決定“鋌而走險”,繼續為林先生實施高難度手術切除。回到手術臺上,吳峻立主任醫師團隊在切除包括腫瘤在內的胰頭、十二指腸、部分胃、近段空腸及受累結腸后,再逐一完成回結腸吻合、胰腸吻合、膽腸吻合、胃空腸吻合,最終歷經12小時的連續奮戰,手術終獲成功。由于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患者轉入胰腺ICU,經過一周的監護治療后返回普通病房。
經過胰腺中心醫護團隊的精心護理,林先生在術后20天順利出院,術后病理提示:胰腺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IPMN)伴相關浸潤性癌,也就是林先生的腫瘤已經出現了癌變。吳峻立主任醫師介紹,IPMN是胰腺常見的囊性腫瘤,具有一定惡變幾率,部分病例可以進行觀察隨訪,部分病例則需要立即進行手術切除,一旦發現胰腺囊性病變應盡早找專業醫師團隊進行診治,以免延誤手術治療機會。
(《零距離》記者/王華素 通訊員/尹杰 宮丹丹 編輯/國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