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美觀的外墻、防水又隔熱的屋面……經過建設方南京白房房屋報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房公司)和施工方江蘇路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路泰)3個月的努力奮戰,近日南京市秦淮區仙鶴里等4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迎來新進展,25幢住宅樓外立面改造完畢,隨著樓棟外圍的“鋼鐵外衣”全部褪去,外立面嶄新面貌呈現在眼前。
居民潘彩鳳女士開心的說,老舊墻面“完美逆襲”,現在整個小區煥發新生,大家原地“喜提”宜居家園,內心充滿了幸福感。
褪去“鋼鐵外衣”,老舊墻面“完美逆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仙鶴里建成于1994年, 四條巷8號建成于1997年,后標營28號建成于1995年,扇骨里35號院建成于1999年,由于年代都較久遠,小區內環境亂而差。經區政府統一部署,4個小區被列入2023年改造計劃。
今年5月,建設方白房公司和施工方江蘇路泰正式進場,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盛夏7月,記者再次走進后標營28號,發現附著在建筑外的腳手架已經全部拆除。經過3個月的有序施工,屋面和外立面整治已經大功告成,呈現在居民面前的是煥然一新的樓面,米黃色和咖色相間,體現著現代簡約的視覺效果。與周邊綠樹交映,更顯清新靚麗,和改造前判若兩樣。
“感覺一下回到了20多年前剛搬進新房時的心情。”走在小區中,家住標營28號3幢的潘彩鳳阿姨指著眼前幾幢靚麗的住宅樓十分欣喜,“之前搭著腳手架,沒有這樣直觀的感受,現在拆掉了一看,真是眼前一亮!”
房子的外立面,就好比是房子的“衣服”,不僅擔負著防潮、防水、防噪音、保溫等很多種功能,美觀性和可欣賞性也非常重要。
不過,此次整治改造的4個小區年代久遠,不僅外立面飾面存在剝落、破損,美觀性較差,更讓居民頭疼的是屋面漏水、外立面滲水問題嚴重。此外還存在道路坑洼不平、化糞池漫溢、下水道堵塞等一系列問題。
大家望穿秋水,好不容易盼到了整治出新。4個老舊小區居民、業委會、物業、社區、街道都十分配合改造工作。大家心往一塊兒想、勁兒往一處使,推動整治工作提速增效。
改造中,建設方和施工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按照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的原則,充分了解社區居民的需求,傾聽社區居民的心聲,動態調整改造方案,最大程度解決社區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居民反映老舊小區屋頂漏雨、墻面滲水問題嚴重,建設方和施工方就在這兩塊狠下功夫,在房頂屋面整治過程中不僅重做了防水卷材、重鋪隔熱板,還把損壞的排水口、防雷設施全部檢修好了。在做外立面時,外墻柔性防水膩子披了兩遍。改造后的4個老舊小區,均經受住了暴雨的一次次“檢驗”!
“新的外立面好看又高級。”潘彩鳳介紹,標營28號小區外墻顏色是居民通過投票選擇的,選的是大多數人“心儀的色彩”。
據了解,4個小區的外墻顏色,都是廣泛采納居民意見后定的。為了謹慎起見,建設方和施工方在每個小區都做了一幢“樣板樓”,讓居民“眼見為實”,堅定不移的確定自己的選擇,才全面推開。
全力沖刺,力爭讓居民在金秋十月“喜提”宜居家園
老舊小區改造,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在改造過程中,建設方白房公司堅持“當下治”與“長久立”相結合,既關注小區“面子”,更注重“里子”。接下來,白房公司和施工方將在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的同時,全力沖刺,抓緊推進弱電下地、道路整治、非機動車車棚改造,增加安防設施、無障礙化通道等基礎配套設施施工。
為了將這項民生實事辦好辦實,在接下來的改造過程中還將持續貫徹“3個堅持”。
堅持通過黨建這個切入口,將老舊小區改造中的瑣碎事、煩心事、疑難事持續深入推進,辦成一件件好事、樂事、喜事。“小區改造到哪里,我們的臨時黨支部就建在哪里,為民辦實事的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白房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黨建統領下,仙鶴街小區出新非常順利。街道、社區、物業、廣大黨員和居民積極參與,大到整體設計規劃,小到一棵樹的移栽,遇到問題了大家就坐下來“議一議”。通過居民的全面參與決策,有序清理了弱電線路,改造了物業服務用房,增設了便民服務點。扇骨里 35 號院內部沒有公共活動空間,經過民主議事會討論,大家一致決定在小區北側結合現狀樹池,增設休閑座凳,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
堅持推動數字化改革在舊改實踐中走深走實、推動基層治理水平迭代升級。4個老舊小區都將設置門房、安保值班室,裝智能通行門,設監控和機房。并完善小區安防管理平臺,小區出入口建人、車抓怕功能攝像機和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訪客系統。推動老小區從“沒人管”到“一起管”、從“失管”到“智管”的轉變。
堅持文化賦能老舊小區改造,改出滿滿“文化味”。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民生工程、文化工程來抓,結合秦淮特色和城市規劃,深挖城市歷史文化底蘊,通過改造后的小區讓老城區更具歷史韻味和文化特色。
整治工程預計10月底全部完工。屆時,4個老舊小區不僅華麗“蝶變”,實現小區舊貌換新顏,居民也將更有歸屬感、幸福感。(墨塵)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