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衛健委、省殘聯四部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計劃到2020年,全省基本普及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15年教育,實現各學段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在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占該學段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總數的80%以上。全省基本形成以普通學校為主體、以特教學校為專業指導,按需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的融合教育發展格局。
近年來,我省特殊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尤其是特殊教育學校的發展水平在全國處于前列,但普通學校的特殊教育工作進展緩慢,存在殘障幼兒入園率較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因學習或行為障礙就學困難等情況。
為培養和提高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的能力,我省將在普通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園中選擇一批示范學校,集中力量配置特殊教育資源,率先探索融合教育工作。融合教育資源中心是依托普通學校建設的、具有實施特殊教育的專業能力、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少年及其家長提供個別化教育與康復服務的機構,旨在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少年最大程度地融入普通教育,促進其身心更好發展與健康成長。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特殊教育對象包括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言語障礙、智力障礙、肢體障礙、精神障礙(含孤獨癥)以及學習障礙、情緒行為障礙、發育遲緩等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少年。
根據意見要求,2018年每個設區市試點建設50個以上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省建成650個融合教育資源中心;2019年各設區市基本實現所有鄉鎮(街道)學前和小學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2020年各設區市基本實現所有鄉鎮(街道)初中和縣域中等職業學校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全覆蓋;再用5—10年時間使我省普通學校融合教育質量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適齡特殊兒童少年基本能夠適應普通學校學習生活的,應就近到普通學校入學接受教育。”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應及時統籌協調各方力量,保障接納學校在師資、場所、裝備、經費等方面具備提供特殊教育的能力。原則上,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成學前、小學和初中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各一個,每個縣(市、區)依托高中階段學校至少建成高中階段融合教育資源中心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區,可以探索相鄰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在不同障礙類別方面的錯位發展。
各地將按照每人指導3—5個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的標準,為特殊教育指導中心配備融合教育巡回指導教師。各地應按照標準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配備專職特教教師原則上要實行持證上崗,幼兒園招收殘疾幼兒達到3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收的殘疾學生達到5人,應當配備專職特教教師,并加強康復醫生、康復治療師、康復訓練人員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的配備。
意見還指出,各地應盡快落實省編辦、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特殊教育機構編制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為融合教育資源中心和特殊教育指導中心配齊配足特殊教育專職師資。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應取得教師資格證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考核合格證(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可免考)。2019年起,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開展特殊教育專任教師上崗認證培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做好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特教專任教師培訓工作,保證到2020年專任教師持證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