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否美麗宜居,誰說了算?海綿城市怎么建?在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專家們為蘇州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分享經驗——
“綠色建筑不應該僅僅是技術的產物,還應該是文化的產物。”“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綠化立體化。”昨日,第十六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落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大咖,帶來諸多最前沿的綠色建筑理論和案例,不僅讓人耳目一新,也給美麗蘇州建設提供了更多創新思路。
深入探討
全面呈現綠色建筑“產業鏈”
本屆大會主要交流國內外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最新科技成果、先進理念、發展趨勢、創新材料、成功案例,分享全球范圍內發展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新經驗。在今年的論壇環節中,還設立了“老舊小區改造與未來社區”“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實踐”“立體綠化與立體園林”等諸多分會場,對當下熱門議題進行高端深入探討。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博覽會展覽規模達15000平方米,重點展覽展示國內外綠色建筑、綠色新型建材、綠色地產、綠色能源、健康建筑最新技術成果及智能建筑與物聯網、住宅產業化新產品和應用實例等,全面呈現了整個綠色建筑“產業鏈”。
“目前裝配式建筑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又更具優勢,鋼結構本身就是非常穩定的綠色材料。”中建科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任戈表示,目前,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已經大量運用于學校、醫院、住宅、產業園等建造。下一步將結合最新的綠色發展理念,進行“鋼結構+”差異化發展,通過工業化、標準化把這一產業打造成可以智能化生產的綠色產業。
中海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設計管理部總經理李劍表示,智能化是實現健康建筑的重要手段,未來要以科創為驅動,用場景式的方法打造健康交互體驗,并與科技頭部企業精心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在5G時代建立人與空間有溫度的情感鏈接。
他山之石
先進案例推動行業發展
大會開幕伊始,德國能源署署長安德里亞斯·庫曼(Andreas Kuhl?mann)先生就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世界,我們應該把這次疫情挑戰當作一個將焦點放在合理規劃的“綠色復蘇”上的機遇,而“綠色復蘇”正在為一體化綜合能源轉型所需的跨產業轉型提供新的動力。
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來自多個城市的專家學者,介紹了精彩紛呈的綠色建筑先進理念和實踐。比如,上海為了加快舊區改造和城市有機更新,專門成立了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并作為全市統一的舊區改造功能性平臺,統籌推進舊區改造、舊住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及其他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深圳在發展綠色建筑、無廢城市等方面成果顯著,展區現場舉行了深圳市優秀綠色建筑標識牌頒發及多項報告的發布;重慶在綠色軌道交通技術方面制定了較高的標準,充分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一系列優秀先進的案例,都對行業的發展和蘇州的建設具有高價值參考意義。
本土聚焦
多方位努力提供“蘇州樣板”
昨日上午,此次大會的分會場召開“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蘇州實踐”研討會,吸引了不少行業專家的關注。多位專家學者為下一階段蘇州美麗宜居城市高水平建設工作分享經驗、出謀劃策。
“城市是否美麗、是否宜居,低收入的老年人說了算。”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建國表示。在2019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明確將江蘇作為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的全國唯一省份。在美麗宜居地區集成改善上,蘇州圍繞住區綜合整治,針對不同建設年代的住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老舊小區(住房)系統整治、既有住區改善提升和新建住區建設提標,打造一批“完整社區”。圍繞街區整體塑造,推動“圍墻內”私密獨立的居住空間,打造一批具有生活氣息和發展活力的街區。
據悉,蘇州正在努力通過整合老舊小區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垃圾分類治理、地下管網升級、綠色交通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建筑品質提升等工作,強化系統集成改善,不斷提高城市的整體性、系統性、宜居性,大力建設文化特色濃郁、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美麗宜居城市。以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實效,為全國提供“蘇州樣板”。
上海建科副總裁李向民認為,近年來,遵循新時代的要求,城市更新的模式逐漸從“拆、改、留”轉向“留、改、拆”,從“點狀建筑更新”到“片區整體更新”進行轉變;從環境整治、建筑更新,到綠色更新、健康更新。李向民表示,在社區微更新方面,除了建筑本身的問題以外,還需要解決如今的鄰里關系問題。即便是在老舊小區也有鄰里關系很淡薄這個特點,所以在社區更新改造中,讓人們可以有條件聚焦到一個公共區域,讓鄰里有一個交流休憩的場所非常必要。
專家論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錢七虎:
即使在全球與新冠肺炎疫情做斗爭的當前,堅持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仍然具有重大意義和緊迫性。氣候變化的應對之策應當是推進綠色發展,實施生態大保護,建設綠色生態城市。特別是發展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保護世界原有的森林綠地,建設綠色的國土,發展綠水青山。
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仇保興:
立體園林建筑是未來住宅和綠色建筑消費升級的重要模式,也是民眾健康需要和生活需要的新趨勢。同時,節能與節水是綠色建筑的基礎,體驗與健康是綠色建筑的靈魂,消費與科創是綠色建筑的動能?;诖?,立體園林建筑將為經濟創造新的動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一級巡視員 倪江波:
我國綠色建筑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新時代對綠色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今年新冠疫情暴發反映出的建筑性能品質短板問題也十分值得關注。下一步我們要以深入落實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和全面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為契機,完善綠色建筑標識申報審查公示制度,統一全國認定標準和標識式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綠色建筑聯盟主席 繆昌文:
隨著我們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穩步擴大,對工程的結構形式和材料也相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我們必須開展創新性的研究,在開發新材料的同時,還要注重傳統材料與綠色節能的結合。綠色建材是包括清潔生產、循環再生、節能降耗、無害健康等特性的建筑材料,開展“綠色建材”的研究創新,是實現綠色建筑的重要條件。(記者 王安琪)
標簽: 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