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來臨,昆山高新區東尤涇河畔就開始熱鬧起來。有人在散步,有人在跳廣場舞,有人在河邊拍照發朋友圈。“水越來越清,環境也越來越美,你看河邊的各種花,我們住在旁邊,真是舒服啊。”居民劉大明說,東尤涇整治過后,令周邊居民十分開心。
環境就是民生。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期盼。近年來,蘇州市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工作,從提出分步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到高質量推進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今年又提出了“一斷面一方案”、生態美麗河湖建設等專項方案。如今,努力和成效都有目共睹,河湖水質觀感和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東尤涇嬗變美
景盡收眼底
眼下的東尤涇宛如一條綠絲帶圍繞著茗景苑A、B、C 三個小區,沿岸蘆葦、菖蒲映波,芳草萋萋,漫步于新修的沿河步道,美景盡收眼底。隨著東尤涇生態美麗河湖建設縱深推進,依河而布的茗景苑社區愈發有了江南水鄉的樣貌,枕河而居的社區居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東尤涇是吳淞江重要支流之一,其中茗景苑區段長約660米,茗景苑(A區、B區、C 區)常住及暫住人口約23000人,以前,因小區內部雨污混接,大量生活污水流入東尤涇,導致河道水質較差。“以前這條河水質差,駁岸都是破破的,做夢都沒想到,這條河能變得這么美。”劉大明說。
從2014年開始,東尤涇嬗變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昆山高新區于2014年、2018年對東尤涇進行了清淤疏浚,通過河道清淤,清除阻塞河道的淤泥雜物,加快水體流動速度。2019年,昆山高新區對東尤涇啟動實施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徹底實現雨污分流,每天攔截污水入河量約364.5噸,有效破解小區雨污混排入河難題。為持續提升河湖生態系統,東尤涇同步建設沿河濕地,每日可循環凈化河水1920立方米,并新建1座人行橋、8處親水平臺。目前,東尤涇沿線種滿了各類綠植,一條靚麗的沿河景觀帶呈現在居民面前。
“河道的變化我們看在眼里,原先河邊都是爛泥,現在沿河都是美景,看著就舒服。”住在河邊的李阿姨笑著說,白露過后,晚上變得涼快了,在河邊散步的居民越來越多。
黑臭東倉基河
水質提升至Ⅳ類
位于昆山市老城區的東倉基河原是一條黑臭河道,屬于劣Ⅴ類水體,沿河不僅有污水直排口,還有各種垃圾堆積,視覺感官較差。
前天上午,記者來到東倉基河,看到這里經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河面變得更開闊,河水清澈見底,小魚在水中歡快游弋。“河水清了,居民生活環境確實大變樣了。”倉基街社區書記朱琳說,通過全面整治沿河直排污水,并在河道末端建造3座混凝土截污井截留污水后,東倉基河實現了河道常年暢流??卦唇匚弁瓿珊?,昆山對東倉基河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河道底泥進行消毒活化,河道內同步安裝沉底曝氣設備,河底種植水生植物,投放食藻蟲,建設小型濕地等,多重方法綜合整治,重新恢復河道生態系統和自凈能力。如今,沿河危房拆出的空地規劃成了景觀步道和河道景觀帶,全面提升沿河兩岸景觀效果。經過綜合治理,東倉基河水質已提升至Ⅳ類水標準,水體透明度達到1.5米以上,水生植物覆蓋率達到80%并保持常綠。
隨著河道環境日益變美,沿河居民的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河道清了,老百姓往河里倒垃圾的現象少了。在河邊欄桿處鍛煉的一對老夫妻打趣道:“河水清了,變干凈了,這可是為老百姓謀福利,誰會再讓好環境變差呀?”
整治黑臭水體
完成投資23.8億
東尤涇和東倉基河的美麗蝶變,是蘇州市黑臭河道整治的縮影。今年上半年,在各地、各部門合力攻堅下,全市最后10條農村黑臭水體提前完成整治。全市932條城鄉黑臭水體已全部清零,實現了全市城鄉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較計劃提前半年,累計完成投資23.8億元。
記者了解到,經過多年的聚力整治,最明顯的感受是我市黑臭水體投訴舉報量逐年遞減,城鄉水岸環境感官質量明顯提升,老百姓的滿意度逐步提高。在整治過程中,各地在工作實踐中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活水暢流工程、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廊道建設等,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蘇州經驗”,除了昆山東尤涇和東倉基河外,常熟市山湖苑河利用濕地凈化水質,太倉市方橋村水環境綜合整治,吳江區賓館河、快鴨浜等項目,都形成了可復制、可借鑒的好經驗,真正做到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新景象。
清除盲點、鞏固成效,堅持水岸同治是實現黑臭水體整治“長制久清”的關鍵。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獲悉,下一步,我市將以黑臭水體整治為抓手,以斷面達標為根本,以建設生態美麗河湖為標準,以排水達標區建設、上下游同治、水岸同治為手段,努力實現“城市建成區水體主要指標達到或優于Ⅴ類水,全市水環境主要指標達到或優于Ⅴ類水”目標。各地將按照精準攻堅“333”行動方案,加快排查劣Ⅴ類水體清單,對主要支流支浜定期監測,加強河流沿線農業面源污染情況排查,加強涉航道斷面的船舶污染防控,加強對沿線“散亂污”作坊以及坑塘的整治,推進重點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與此同時,加強河湖生態整體保護、系統修復,推進水系連通和引水活水工程,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全力做好“世界級湖區”這篇大文章。(記者 惠玉蘭)
標簽: 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