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區雙塔街道不斷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盤活文化資源、做強文化產業——
千年府學,文化蘇州。昨天,第十四屆“姑蘇孔子文化節”在蘇州府學所在地文廟啟幕。傳統祭祀典禮、國風少年禮樂、非遺文創展示,更有姑蘇區雙塔街道和上海嘉定區聯袂推出的“儒行雙城”系列活動,在秋日里給市民送上一份獨特的文化盛宴。
雙塔街道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底蘊厚重。近年來,雙塔街道不斷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在盤活文化資源、做大文化產業的同時,也為煥發古城活力注入源源不絕的文化力量。
雙城聯動——
擴大城市文化“朋友圈”
蘇州崇文重教,而范仲淹創建的文廟府學一直是蘇州人的精神坐標。雙塔街道連續14年舉辦“孔子文化節”,深入挖掘“千年府學”獨特的文化內涵,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新時代的古城建設與發展中。
本屆孔子文化節以“崇文重教·子城新聲”為主題,除了敬獻三牢、進饌、奠帛、恭讀祝文、敬獻佾舞等傳統祭孔儀式,更有“姑蘇·嘉定”儒行文旅交流發布會。“嘉定孔廟同是建于宋代,此次兩地聯合舉辦孔子文化節,就是要跨越地域限制,進一步擴大儒學文化影響力。”雙塔街道文化站負責人季趙量介紹。在發布會上,一部“儒行雙城”紀錄片震撼了現場的眾多市民。該紀錄片以姑蘇和嘉定兩地的孔子文化為主線,通過修正養心、崇德尚文、儒韻和風、風雅禮樂4個部分展現了法華塔、雙塔、秋霞圃、滄浪亭、紫陽書院、潛研堂等兩地著名歷史文化景點。“蘇州的古典園林‘邂逅’上海的‘城市山林’,這部紀錄片別有一番味道。”市民王韓林忍不住贊嘆。
當天,雙塔街道現場發放了200多張“姑蘇·嘉定”文旅體驗券,持券市民可以自由參加兩地后續舉辦的國風直播、美食體驗、經典誦讀等多場活動。數據顯示,當天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參與孔子文化節活動的觀眾達到22萬人次。“充分結合兩地文化資源,共同推動古城儒學文化發展,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雙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強生表示,接下來,雙塔街道將繼續加強與其他城市在文旅公共服務領域、群眾性文化惠民活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互為旅游目的地、文旅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互動,讓更多人了解蘇州古城,喜歡蘇州古城。
多點發力——
讓古城文化為經濟賦能
除了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節,近年來雙塔街道還在推動蘇州古城文化為經濟賦能的探索中多點發力,讓市民和游客有著滿滿的“幸福感”。
飲食文化是蘇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季趙量介紹,雙塔街道轄區美食店數量眾多,特別集中在鳳凰街,這里作為市級餐飲美食示范街,一直擁有較高人氣,鳳凰街與雙塔市集遙相呼應,帶動周邊區域連線成片,成為市民和游客感受蘇州飲食文化的“大本營”。
除了美食文化,古城街巷文化也是雙塔街道打造的另一文化品牌。一條名為“姑蘇八點半·子城來相伴”的特色夜游線路也在前不久正式發布。整條線路用徒步旅游的方式,帶領市民和游客游覽轄區景點、名人故居,穿插安排“天問寰宇”手工折紙、“翰墨書香”碑刻拓片、“蘇州碼子”算籌與數學等互動項目,邊游邊學,寓教于樂。其實早在去年年初,一部熱播劇《都挺好》帶火了小巷同德里之后,雙塔街道便趁熱打鐵,一方面通過“品位街巷”建設活動全面為背街小巷“美顏”,另一方面精心策劃了民國風情、高義風流等多條小巷游線路,讓一些深藏于小巷中的風情故事再次在斑駁的墻面上、在游客的觸摸中緩緩流淌。
“挖掘文化特色、盤活文化資源,不僅展現了古城文化內涵,更要借此做強文化產業,為古城經濟社會發展賦能,為市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幸福感’。”雙塔街道辦事處主任何強表示。
以點帶面——
文旅融合走出新高度
南環東路10號“一帶一路”產業園,前不久推出的夜經濟體驗模式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姑蘇區雙塔街道重點打造的載體轉型升級項目之一,“一帶一路”產業園定位于打造集文創口岸、直播基地、人才窗口于一體的現代產業園。為了響應“姑蘇八點半”夜經濟品牌塑造,產業園聯合酒吧、咖啡、美食、趣玩等多類型商家企業,推出了多層次的文化產品。“在這里,你不僅能品嘗咖啡美食,還能近距離接觸網紅主播,我們還將不定期開展露天音樂會、文創集市、非遺體驗等活動,以此引導更多潮流達人感受雙塔夜經濟的魅力。”“一帶一路”產業園負責人何承錦表示。近年來,雙塔街道還先后打造了初心社、海盛產業園、滄浪產業園等,努力搭建平臺、鏈接資源,引導產業園進行文化產業建設,吸引了大批文化創意類企業入駐。
搭建平臺,匯聚經濟、政策、人才等資源助力文化產業發展的背后,是雙塔街道對加速培育引進創新創意人才和創業團隊的重視。今年以來,雙塔街道黨工委依托街道的區域黨建工作站走進文化企業,啟動“子城先鋒·暖心惠企”行動,通過搭建“一個平臺”、落實“十項舉措”、落戶“百家企業”、激活“千位人才”的路徑為多家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雙塔街道立足子城文化,在保護好歷史遺存的同時,將進一步深入挖掘區域文化內涵,以文化帶動產業,用產業反哺文化。”雙塔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建榮表示,新時代的發展中,文化建設應有新的高度。街道黨工委將堅持以文化建設為靈魂,促進文化與科技、商業、旅游等融合發展,為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硬核”貢獻雙塔力量。(記者 劉達 蘇報通訊員 周泠孜)
標簽: 古城煥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