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起,園區依托城管執法隊伍網格化管理,對“五亂小事”動真格,出動“微執法”快速行動隊,開展了804次專項巡查整治——
高水平的城市“顏值”和“氣質”,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
自9月1日起,蘇州工業園區依托城管執法隊伍網格化管理,針對“亂扔垃圾、亂停車輛、亂設攤點、亂堆雜物、亂涂亂貼”等“五亂小事”動真格。全區域出動22支共計2823人的城市管理“微執法”快速行動隊,劃定39個網格、60個重點點位,同步開展了804次專項巡查整治,教育糾處5012起輕微違法行為,立案查處1806起違法案件……
數字背后,是科技裝備、大數據管理的賦能,是執法“鐵腳板”踏遍街巷的堅韌,也是全社會共同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的加碼助力。
“科技裝備+法律智囊”
讓“老油條”知錯認罰
“五亂”現象,看起來件件是小事,但正是因為存在“違法成本低廉、違法行為隨意、執法取證難度高、違法當事人抵觸性強”等共性,要“治”好,對城市管理者來說非常不易。
日前,園區湖西“微執法”快速行動隊在轄區商業街巡查時,發現一家超市店鋪商戶在店外占道經營,擅自設置戶外廣告。說起這家商戶,城管執法人員都熟。“你來我往,你查我走,你一走我照舊”的現象在這家店反復上演。
這次,“微執法”快速行動隊發現這家商戶的違法行為后,立即用執法記錄儀進行現場視頻取證,開單處罰。參與執法的律師對商戶負責人進行普法教育,疏導抵觸情緒,告知利害關系。這次,商戶負責人一改以往的態度,第一時間現場整改,接受處罰,并承諾今后一定規范經營。
為了讓“微執法”行動更規范、有力,園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第一時間將執法記錄儀、便攜式藍牙打印機等配備到各快速行動隊。各級城管部門駐隊律師也走進行動隊,將非接觸式執法和非訴強制執行等新型執法模式融入到“微執法”中,引導廣大群眾從“被動遵守”到“自覺維護”。
“志愿紅+城管藍”
構成“微執法”底色
管好一座城市,不是管理部門的“獨角戲”,而應該是全社會參與的“大合唱”。在園區,“志愿紅+城管藍”構成了“微執法”的底色。
最近,針對城市“牛皮癬”的突擊整治行動在月亮灣一條商業街附近展開。有人正在張貼小廣告時被逮了個正著,不僅受到了處罰,還必須將貼好的違法小廣告全部清除。觸發這次整治行動的是月亮灣“微執法”快速行動隊的志愿者張先生的一條線索。
張先生是個網絡達人,平日愛逛各大網站,也是“數字城管”平臺的市民監督員。一次,他在社區聽說可以參加“微執法”快速行動隊后,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積極投入到城市管理“微執法”網絡線索收集工作中,一旦搜集到有價值的線索,便第一時間轉給快速行動隊的執法人員,推動了突擊行動順利開展。在此后的多次“回頭看”行動中,“微執法”快速行動隊發現該商業街違法張貼小廣告的現象明顯減少了。
從制定“微執法”專項行動方案開始,園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便將“鼓勵群眾建言獻策,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重要舉措。目前,轄區內每一支“微執法”快速行動隊都有志愿者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正快速構建起來。
“大數據+鐵腳板”
解決問題在一線
信息化時代,雖然通過“大數據+網格化”,執法人員坐在辦公室電腦前也能及時掌控路面實時情況,但難免有些管理死角、盲區觸及不到。因此,園區城管隊員每天的工作依然少不了用好“鐵腳板”這個“笨辦法”。
“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成為園區社會治理模式三件寶。領導帶隊上路參與“微執法”,一線隊員分片分區徒步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置群眾身邊的城市管理輕微違法行為,實現了掌握情況在一線、責任落實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樹立形象在一線。
日前,湖西、湖東兩支“微執法”快速行動隊同步發力,在非機動車停車高峰時段全員上街,依托“城警聯動”開展宣傳管理,并在重點區域實施違停拖車措施。湖西社工委和湖東社工委多方查看、巧挖空間,增設了非機動車停車位。通過努力,蘇州中心和園區行政中心周邊的非機動車停放情況大為改善。市民感慨地說:“路好走了,車好停了,再也不用施展三十六計搶車位了。”
話重點
城市管理“微執法”快速行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蘇州工業園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將以“微執法”為切入點,扎實做好城市管理領域文明創建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蘇州工業園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 史廉(記者 肖辛)
標簽: 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