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蘇報“二十四趣”節氣自然學校首個實踐基地在姑蘇區白洋灣街道揭牌,這一實踐基地將成為蘇州節氣文化的一個獨特展示窗口。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古人通過觀察寒暑交替、四季漸變總結出的一套生產生活時間指南,是先人們留下的智慧結晶。如今,人們仍然通過節氣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用于社會實踐。
由蘇州日報報業集團推出的“二十四節氣自然學校”在走過了四個年頭后,迎來重磅升級,通過開設精品課程、基地掛牌、文創開發等一系列新舉措,打造全新品牌“二十四趣”。蘇報“二十四趣”節氣自然學校將課堂設置在鄉村田野環境中,邀請人文、科學、自然等不同領域的大咖擔當導師,通過精心設置的課程將傳統文化和自然探索結合起來,寓教于樂,在探索節氣奧秘的同時陪伴孩子們成長。
作為蘇報“二十四趣”節氣自然學校的首個實踐基地,白洋灣地區阡陌縱橫、水網密布,是典型的江南魚米之鄉。其轄區內不僅擁有虎丘濕地公園、三花基地、農耕文化園、蔬菜園藝場等自然景觀,還有從長期農業勞動和農村生活中孕育出的白洋灣山歌等人文資源。其中,白洋灣山歌是活態傳承至今、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還原了江南水鄉農民耕作的情感生活,體現了極具地方特色的“稻耕、漁耕、花耕”三耕文化。仔細聆聽,它春唱楊柳萬千,夏唱烈日炎炎,秋唱田野豐收,冬唱歡樂過大年,將二十四節氣物候和民俗一一融入山歌中。
首個實踐基地落地白洋灣街道,將深入挖掘其轄區內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由專業團隊結合當地特色,通過點、線、面有機結合的課程設計,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不同主題的節氣課堂。據悉,在實踐基地里,親子家庭可以共同體驗有趣的農耕生活;大咖講師們將從各個方面引導孩子們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融合,在自然中啟迪思維、獲取創造的靈感;同時邀請心理咨詢專家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觀察親子互動,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接下來,蘇報“二十四趣”節氣自然學校實踐基地還將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一所沒有圍墻的自然學校,未來可期!(記者 朱雪芬)
標簽: 蘇報二十四節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