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無人駕駛公交已駛上蘇城街頭,未來我市將建成全國首批城市級5G車聯網應用;據預測,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無人駕駛公交“開”進萬億級大市場
近日,由中國移動與無人駕駛公司輕舟智航部署的全國首個常態化運營的5G無人公交駛上蘇州高鐵新城街頭,并招募了第一批有日常通勤需求的市民免費搭乘。蘇州也因此成為全國率先提供無人公交服務的城市。
記者了解到,蘇州市持續加快推進5G建設、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工作部署。截至目前,蘇州全市已建成5G基站14319個,啟動5G應用項目515個,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首位。在用大數據中心38家,在建數據中心8家,已形成重點區域連續覆蓋的5G網絡。全市上云企業數量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國家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6家落戶蘇州。
無人公交上路 定位于城市微循環公交
一直以來,通勤“最后三公里”問題,也困擾著很多上班族。走路嫌長,打車嫌貴。
解決之道,很多城市瞄準了微循環公交。以蘇州為例,蘇州市自2013年開出第一條社區巴士公交360路以來,目前市區已擁有社區巴士57條線路。僅今年9月,社區巴士就運送客流198萬人次,覆蓋居民小區300多個。
蘇州首條5G無人公交,從測試到商用落地,也選擇了城市微循環公交的定位。
從10月22日起,正式在蘇州高鐵新城運營的輕舟智航5G無人公交,車型小巧、最大載客量19人。公交線路路程超過4公里,設置5個站點,每個站點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公里,涵蓋蘇州高鐵新城的會議中心、購物中心、高鐵站、軌交站、商業辦公樓等地,這也是目前國內覆蓋范圍最大的城市開放道路5G無人公交項目。
輕舟智航市場總監洪澤鑫分析,高鐵新城是蘇州開發的新區域,這里住宅多、寫字樓多,也是高鐵、軌交交會的交通樞紐。但存在接駁小區、街巷、寫字樓、軌交及高鐵站點的公交線路缺口。“傳統公交運載量大,效率高,但也存在線路長、機動性差等不足,而出租車則剛好相反,機動性好,但載客量少,效率低,微巴士正好取長補短。”洪澤鑫說,微循環公交支持區域內的固定行車路線,沿途根據需求設立站點,滿足日常短途出行剛需。而高鐵新城智能網聯公共測試道路的建設,也為無人駕駛的落地提供了絕佳的場景。
洪澤鑫認為無人巴士是無人駕駛技術有可能最先落地的場景。無人巴士車速在20km/h至50km/h,這樣的中速運行技術端安全可控,同時無人巴士線路固定,在同一線路上反復磨煉,便于結合5G車路協同應用進一步保障安全。
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于騫表示,公司也在積極謀求與政府、公交公司的合作,將無人公交推廣至蘇州市更多區域,爭取2年后,在蘇州推出數百臺無人公交、數十條無人公交線路,以助力智慧交通,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頑疾。
5G車路協同 帶來更強便利性和安全性
無人車上路,公眾最關心的自然是安全性問題。記者了解到,輕舟智航的無人公交車身多處裝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設備,猶如車子的眼睛和耳朵,可以讓車子行駛過程中“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同時,車輛的駕駛操作由無人駕駛軟件系統完成,行車過程中能通過傳感器設備,自動感應信號燈、行人等道路狀況,從而進行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自動剎車等。
“通過5G車路協同(V2X),實時把路端紅綠燈的信息傳回到后臺,通過外部的傳感器,作為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再加上高性能計算機的支持,通過鏈入最終計算以后,把指令準確輸入車里,從而實現不需要人為駕駛的自動駕駛。”輕舟智航工程師翟維鈞說,基于5G車路協同,無人巴士在行駛過程中,即使面對穿行人車混雜的路口、后車加塞、電動車“鬼探頭”等情況,也能沉著應對。
為了“雙保險”,無人公交車的駕駛位上,還配備了一名安全員,雖然他不再是司機,但他肩負監控車輛正常運轉的重任。“遇到突發情況,我會及時出手干預的。”安全員路紅冬說,無人駕駛與傳統開公交有很大區別,所以他們要經過系統培訓才能上崗。
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智慧路網行業高級專家趙海建告訴記者,基于5G的車路協同,為無人駕駛帶來更強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趙海建表示,通過5G網絡,無人駕駛車輛可以實時獲得遠距離的道路標識牌、施工路段以及異常車輛等信息,在提前獲知遮擋區域或前方區域的實時路況后,提前進行規劃,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
洪澤鑫表示,基于5G網絡和紅綠燈通信設備,無人小巴可實現多路口綠波通行,即在提前獲得紅綠燈信號之后,智能控制小巴的行駛速度,減少等待紅綠燈的時間。或者在未來“主動控制”交通信號燈,做到延長綠燈或讓紅燈轉綠燈,實現“一路暢行”。“對比乘坐私家車同一天早高峰走同樣的路線,人們乘坐綠波通行的公共交通工具至少可節省20%的出行時間。”洪澤鑫說道。
“很多人認為駕駛員駕駛比無人駕駛更安全,其實不然。”趙海建告訴記者,5G網絡時延是毫秒級的,而司機的反應達不到這樣的靈敏度。此外,有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由人為造成,疲勞駕駛、注意力不集中、酒駕等不良駕駛習慣,對于行車安全很可能是致命一擊。而這些潛在的危險是可以通過智能算法避免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自動駕駛比人為駕駛更安全。
自動駕駛汽車行駛過程中無須人為干涉,根據相關法規要求,在無人車示范應用的第一階段,每輛車內均會配備安全員。趙海建認為,隨著國內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以及交通法規的完善,未來有望逐步去掉安全員,實現真正的完全無人駕駛。屆時,“解放”出來的安全員可以移到云端,實現一人監控多臺無人駕駛車輛。
無人駕駛市場巨大 蘇州搶抓先發優勢
與5G無人公交投用幾乎同一時間,江蘇第一家Robotaxi無人出租也在蘇州高鐵新城亮相。就在10月22日,Robotaxi產品無人駕駛出租車Momenta Go在蘇州正式發布并提供接駁及試乘服務,也是江蘇省第一家Robotaxi對外亮相。
今年以來,湖南長沙、河北滄州、上海、北京等地開啟了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龐大的無人駕駛市場,早已成了巨頭們角力的新賽場。國內,百度Apollo、小馬智行、AutoX、文遠知行、滴滴等都在積極布局;國外,Waymo、Zoox、Cruise、Aurora、通用、福特、寶馬、日產等也躍躍欲試。
今年10月22日,中國移動發布了全球最大的“5G+高精定位”系統,啟動國家5G新基建車路協同項目。“5G+高精定位”系統通過5G網絡實時提供亞米級、厘米級、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用于車輛管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交通領域。蘇州5G車聯網城市級驗證與應用是中國移動聯合蘇州市政府啟動的國家首批、長三角地區唯一的5G新基建車路協同項目,未來將建成全國首批城市級的5G車聯網應用,改造5G智能網聯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萬級設備或千萬級數據并發,實現20萬以上接入用戶及150個應用場景。
在趙海建看來,蘇州具備發展5G車聯網的先發優勢,以相城區為例,目前已集聚了71家智能網聯汽車企業,覆蓋30余個細分領域,其中包括龍頭企業的總部,逐步釋放車聯網產業的集聚效應。
“無人駕駛的實現對于社會,不單是經濟價值的創造,更多是對社會價值的創造。可以說今年是無人駕駛的元年,越來越多應用從測試到商用,但不可否認,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趙海建說,首先技術端要更加成熟。
隨著5G、車路協同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推廣,為無人駕駛增加更多感知信號的冗余,進一步提升了安全性。但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的改造投入成本巨大,具體表現為車路智行,包含車輛、道路和運輸智能化。一輛自動駕駛車輛動輒上百萬元,道路的改造投入費用更高。因此,有專家認為,對于交通路網車路協同智能化改造,應開展基于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示范,而非一蹴而就地全面鋪開。此外,自動駕駛自身更需要在單車智能上下功夫,也就是說不依賴“智慧的路”,光靠車身的設備探測,也能精準地應對復雜路況,作出正確判斷,提升安全性。
趙海建進一步表示,除了技術端,無人駕駛要推廣,還需要政策法規的支持,尤其是對于無人駕駛事故的責任認定等核心問題。此外,還需要考慮成本和經濟性問題。
+點料
“車聯網”加速跑起來
蘇州5G車聯網城市級驗證與應用是中國移動聯合蘇州市政府啟動的國家首批、長三角地區唯一的5G新基建車路協同項目,未來將建成全國首批城市級的5G車聯網應用
改造5G智能網聯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萬級設備或千萬級數據并發,實現20萬以上接入用戶及150個應用場景
萬億大市場呼之欲出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到2030年,僅國內無人駕駛汽車總銷售額就將達2300億美元,基于無人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2600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的話,這就是一個萬億元以上,甚至接近2萬億元的龐大市場
“新基建”全省領先
蘇州全市已建成5G基站14319個,啟動5G應用項目515個,均位居全國前列、全省首位
在用大數據中心38家,在建數據中心8家,已形成重點區域連續覆蓋的5G 網絡
全市上云企業數量要占到全省的四分之一,國家十大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6家落戶蘇州(記者 林琳)
標簽: 無人駕駛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