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是工業的脊梁,是國之重器。隨著在核心技術領域的不斷攻關、突破,以及對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調整,湖北裝備制造業走出了一條上揚的曲線。
【資料圖】
在華工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這臺三維五軸激光切割設備正在調試,這是企業所生產的第200臺設備。200,數量看似少,但意義重大。
華工激光三維五軸產品線總經理劉程林:“我們從首臺推出到實現100臺(銷售),是花了近5年的時間。但從100到200,我們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5年賣出100臺,是因為那時,設備里的核心零部件——操作系統、切割頭、激光器,都得依賴進口。而作為切割汽車熱成形件的關鍵裝備,這種“卡脖子”的窘境,也極大掣肘著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于是,華工科技痛下決心,一定要扭轉局面。
華工激光三維五軸產品線研發總工胡軍巍:“從早期的第一代我們全進口到現在全整機的國產替代,我們會繼續在設備現有的基礎上進行迭代研發,整合公司的所有的資源去做一個項目。”
舉全力、投重金。5年來,企業投入了近3000萬元,用于三維五軸產品的研發,獲得了28多項專利。今年,終于實現了核心部件的全部國產化,不僅如此,這臺國產設備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首次超過了國外品牌。
華工激光三維五軸產品線電氣工程師董云乾:“訂單目前已經有了幾十臺,都在車間有序生產。”
核心技術的突破,是裝備制造業打開市場的“金鑰匙”。為了鼓勵企業做自主研發,去年,湖北將技改資金的近四成,投給了裝備制造企業,今年,又出臺了國內首臺套技術裝備的認定、補貼政策。前三季度,全省裝備制造業實現了9.5%的增速,高于全省工業1.7個百分點,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1%。
不僅在技術上掌握更多話語權,在產品應用端,湖北的裝備制造業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
萬洲電器襄陽研發中心研究一室主管朱林:“通過剛才您反映的問題,我們建議停1臺泵,也能降低生產能耗。”
位于襄陽的萬洲電氣,本是做節能設備起家的。隨著綠色生產的理念不斷深入,企業發現,客戶需要的,不只是一個能耗低的裝備,而是一套綠色生產的解決方案。于是,企業開始轉型,從賣產品到賣服務——通過這個平臺,企業可以對下游客戶的產線設備,進行在線監測,收集能耗數據,通過大數據計算,給出最優的節能方案。
萬洲電氣市場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張慶豐:“我們通過一方面提供商品,以及提供相應的節能服務,我們的單個合同的體量以及我們合同的附加值,都會有一個相應的提高。”
從設備制造商,到解決方案提供商,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長。湖北裝備制造業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快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目前,湖北共有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項目12個,數量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五。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省裝備制造業,要力爭實現營業收入突破2.2萬億元,其中“產品+服務”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曹文超 田暢 甘泉 張雪晶 全晟 劉璐 通訊員 尚進 熊海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