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激戰正酣,國內球迷對足球運動的關注,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不同地方的不同球迷,也開始講述自己所在城市的足球故事。這些故事中,有激動人心的、扼腕嘆息的,也有充滿期待的。那么,誰堪稱中國足球第一城?
【資料圖】
廣州、武漢、青島、大連……網友們七嘴八舌,推出了不少候選城市,我們不妨梳理一番。
體總認定15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
要說哪些城市和足球的黏性更強,其實就在今年,官方已經做了全面、系統、專業化的衡量。
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公布了“十四五”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上海、成都、武漢、深圳、廣州、長春、重慶、大連、青島等9城入列。
能夠入選這份名單,自然是擁有了一定的足球發展基礎。這一點,從官方表述中明顯可以看出,“選擇一批足球基礎好、發展條件好、工作積極性高的城市,加強扶持和指導,打造我國足球改革發展示范城市……”這既是一種官方認可,也經過了長期考察和篩選。
據了解,此前全國有41個城市提交了申報材料,最終以上9城脫穎而出。細看這些城市,除了上海和重慶兩個直轄市,其他全是副省級城市,同時也都是一二線城市。由此也可以看出,足球發展水平如何,和城市能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緊密相關的。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建設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十四五”期間計劃全國建成16-18個重點城市,第二批重點城市已經跟了上來。
今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北京、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蘇州、杭州、梅州和西安入選。截至此時,我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已經選出了15個。接下來,這份名單很可能會繼續擴充。
而且,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并不是固定不變的。每年會組織專家組對重點城市建設工作效果進行評估,評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經整改仍達不到要求或連續兩年評估不合格的,將被撤銷重點城市稱號。
簡單地說,就是“能上能下”,上述城市也不要以為入選了,就可以“躺平”了,關鍵還是要努力“發展”。
北上廣第一梯隊與“廣東三杰”
有了以上15座城市的大名單,我們接下來再對它們進行局部分類。
廣東的網友可能已經興奮地注意到,這15個城市,廣東就占了三席,也就是全國的五分之一。
不久前,廣東省足球運動中心、廣東省足球協會發布《2021全國視野下廣東省足球產業研究報告》,選取了15個城市作為指數研究的樣本,廣東省內城市代表為廣州、深圳和梅州。省外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蘇州、杭州、武漢、青島、大連、西安、長春。
這15個樣本,基本和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名單重合,唯一的區別是天津代替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該報告通過橫向比較,將15個城市劃分為三大梯隊,認為廣州、北京、上海在全國領先優勢明顯,各方面表現均衡,穩居第一梯隊。這也很容易理解,北上廣,早已放在一塊叫了多年,城市量級大了、經濟發達了,足球事業自然水漲船高。
北上廣之下,深圳、成都、青島、大連、武漢和天津等城市位居第二梯隊;梅州與重慶、蘇州、杭州、西安、長春等城市暫列第三梯隊。
無論是從國家層面公布的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名單中,還是結合廣東省出具的這份報告,我們都可以看出廣東強勁的實力,當然,這要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
上述《報告》顯示,廣東省2020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57%,高于15個城市平均值(1.46%)。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54平方米,同樣高于15個城市平均水平(2.41平方米)。
此外,廣東還是全國足球場地總量最多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共有足球場地1.16萬個;平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0.91塊,同樣高于全國平均值。根據測算,廣州和深圳接受青少年足球培訓的學員規模均超過2萬人,在15城市中排名前列。
足球競賽表演業方面,2021賽季,廣東省共有7家十一人制職業足球俱樂部,在全國范圍內僅次于山東(8家);而在中超球隊數量上,廣東則以3支位居全國第一。足球培訓業方面,截至2021年底,廣東共有中國足協認定的全國品牌青訓機構21家,數量為全國第一。
還有一個反映球迷基礎的數據是,廣東省2021年度足球彩票銷售額約為113.95億元,全國排名第一,其中深圳和廣州均超過20億,排名全國前列。而最硬氣的是,廣東還有一個傲人的記錄:9次奪得中超冠軍,領先于全國所有省市。
看來,足球第一城是誰,有爭議;足球第一省,廣東是當仁不讓了。
地域特色下的“南梅州北延邊”
大城市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基礎設施完善,足球發展得好,這是應該的。相對來說,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也出現在“重點名單”中,可以和那些人口千萬、GDP萬億級的“大哥”們較一較勁,讓足球成為自身的城市名片,殊為不易,也更具光彩。
比如梅州,雖稱不上“足球第一城”,卻是官方欽定的“足球之鄉”——1956年,國家體委根據梅縣地區(當時的行政區)足球運動的悠久歷史和發展現狀,授予梅縣“足球之鄉”稱號;2013年11月3日,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廣東省梅州市“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城市·梅州足球之鄉”稱號。
榮譽之下,是殷殷期待。2018年,梅州被國家列為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2019年,梅州入選全國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試點、全國社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城市。同時,中國沙灘足球國家希望隊落戶梅州,并全面啟動創建中國足球特區工作。
目前,梅州有梅州客家足球俱樂部(男足中超)、梅州五華足球俱樂部(女足中超)二支職業足球俱樂部,是全國罕見的同時擁有一支男足中超和一支女足中超的城市。作為一個常住人口只有300多萬的地級市,梅州能有如此成就和地位,足見實力。
和梅州相映成趣的是,遠在東北邊陲的吉林延邊,在足球事業的發展上,也名氣不小,并以兇猛強悍的球風、全攻全守的打法著稱,曾涌現出高仲勛、金光柱、李紅軍、李時鋒等眾多國字號名將。
近些年,延邊勢頭依舊不減。成立于2017年的延邊龍鼎俱樂部,在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躋身中冠聯賽全國總決賽。2021賽季,這支平均年齡不到20歲的“青年軍”成功躋身中乙聯賽。在2022賽季中乙聯賽中,延邊龍鼎隊最終以第三名的身份收獲2023年中甲聯賽的入場券。
目前,延邊州已建足球場地266個,平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1.38塊,已培育社會足球協會7個、足球俱樂部98個;全州每年青少年足球比賽1000多場,參與人數10余萬人。
今年,“重塑‘足球之鄉’美譽”,還被寫進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工作報告。4月21日,《延邊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方案》也經延邊州委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通過。延邊足球的未來,同樣可期。
從梅州和延邊身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一條足球發展,或者說是拓展的路徑:下沉。從發達地區到偏遠地區,從城市到農村,去撬動更多足球人口,帶動更多的青少年投入這項運動,去為更多熱愛足球的孩子提供設施和機會,中國足球的未來,一定會更精彩。
總得來看,目前國內任何一座城市宣稱自己是足球第一城,恐怕都會有其他城市不服。畢竟,從不同的維度看,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優勢,沒有哪座城市擁有全面碾壓其他城市的實力。
“足球第一城”這一桂冠,或許可以當做一種激勵。以上提及到的各城,以及更多躍躍欲試的城市,可以相互比較、學習、競爭、成長。也許這個桂冠,永遠沒有一座城市完全配得上,但若能激勵中國足球奮力向前,未嘗不是好事一件。
標簽: 中國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