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記者來到六安市金安區孫崗鎮新橋村手工鍋巴加工坊,遠遠就能聞到鍋巴的焦香味。
【資料圖】
“現在是鍋巴廠最忙的時候。上周區里組織的培訓班,讓我們結識了不少新的合作伙伴,年底鍋巴的銷售會更好。”新橋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玉玲告訴記者。
王玉玲所說的培訓班,是金安區委組織部和人社局于11月10日開設的“金馬花開 農夫市集”首屆鄉村集體經濟負責人和鄉村振興帶頭人創業培訓班。
“全區各鄉鎮共有60人參與培訓,我們邀請了省內外的創業大師,為學員們解讀了鄉村產業振興等政策,并系統講授了市場營銷、采購等內容。”金安區人社局局長韓懷國說。
新橋村有6000余畝良田,水稻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
“為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增加水稻附加值,我們村2020年建起鍋巴加工廠。碎米加工成鍋巴,可以讓稻米價值翻一番。”王玉玲介紹,目前鍋巴廠年產值達50萬元,成為村集體經濟重要來源。
同王玉玲一樣收獲滿滿的還有雙河鎮雨淋崗村黨支部書記周平。2019年返鄉創業后,他在村里建起大棚,養殖南美白對蝦。
“你別看我這幾個大棚只有8畝,每年產值可以達到80萬元。”周平說,養蝦遇到了技術和資金難題,在創業培訓班上,導師為他聯系了一位稻蝦共作專家,可以提供技術和種苗支持。
鄉村發展產業,離不開人才支撐。
“在近幾年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鄉村集體經濟普遍存在規模不大、效益不高、特色不足等情況,提高鄉村振興人才的素質迫在眉睫。”韓懷國表示,創業培訓班希望通過專業性創業培訓和系統性后續支持服務,規范鄉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拓寬鄉村集體經濟帶頭人的發展思路。
本次創業培訓中,金安區還成立“金馬創業”馬蘭花創業聯盟,持續推進“鴻雁回歸”就業創業工程。
“通過創業聯盟,我們希望將創業培訓的濃厚氛圍延續下去,持續挖掘一批創業人才、組建一支導師隊伍、形成一套幫帶機制、整合一批創投資金、選樹一批創業典型。”韓懷國說。
記者 袁野 通訊員 蔣國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