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健康產業是湖北正在著力培育的五大優勢產業之一,作為這個產業集群中的中堅力量——生物醫藥產業,在剛開春之際,便乘鏈而上,聚力前行。
這款治療急性偏頭痛,名為“歐立停”的藥片,是黃石這家藥企的拳頭產品,供不應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北歐立制藥有限公司質量部經理熊耀:“目前月產30萬盒,是原來產能的10倍,預計今年一季度實現產值1500萬以上。”
產能一下子提高10倍,得益于黃石與光谷兩地的研發互動。這款藥,企業已經生產了14年,國內占有率超過98%,但由于工藝老化,導致產能不足、供不應求。企業向70公里外的光谷,尋求研發支撐。
湖北神農典方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軍:“它(歐立制藥)具有藥品生產設施資源方面的優勢,而在人才技術開發方面有明顯的不足,我們作為一個位于光谷生物城研發型的一個企業,在人才方面具有很好的聚集作用。”
隨著光谷研發能力的外溢,武漢都市圈內的醫藥產業,正加速升級。歐立制藥就在兩年時間內,將工藝優化提升到位。
湖北神農典方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軍:“從藥物制備制劑方面進行系統攻關,解決它的生產效能問題,全面系統提升產品的品質,這種上下游的合作,我們正在進行的有將近20個項目。”
湖北歐立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梅軍:“依托黃石臨港臨空臨光谷的優勢,我們原材料和成品運輸更加便捷,成本也更低,企業可以有效承接武漢城市圈中醫藥生產需求,實現錯位發展。”
近兩年,湖北先后出臺的產業規劃中,都分別提出了建立跨區域的上下游聯動、資源共享的產業發展思路。
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管理處處長文毅:“今年我們將加強與醫藥產業集聚區、地方政府的工作聯系,強化協同聯動,為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落戶我省提供政策法規和技術指導支持。”
眼下,湖北還在創新要素的集聚上,不斷探索新思路。在光谷醫療器械城,亞洲生物研發了10多年、名為“金骼生”的人工骨修復材料,剛剛完成動物實驗,即將進入多中心臨床試驗階段。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亞洲生物集團首席科學顧問張勝民:“產業性轉化對于植入性醫療器械來說,要求是非常高的,要達到萬級的潔凈生產車間,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投入,進行生物安全性評價、動物實驗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也需要不同的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來進行配合。”
實驗室與市場之間的這條鴻溝,企業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去年,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拋來橄欖枝,與亞洲生物共建了湖北首個生物醫用材料器械研究所,打造“三平臺一智庫”,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科技發展部負責人胡波濤:“實行雙總師制度,首席科學家加項目經理,同時為研究所量身定做一支專項基金,通過市場化方式來支持成果轉化,打通最后這一公里。”
現在,生物醫用材料器械研究所,已經引入了7個高端醫療器械項目,涉及骨科、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血管生物材料等。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亞洲生物集團首席科學顧問張勝民:“這些成果的轉化落地,都可以形成一個示范效應,吸引全國甚至世界的高端生物材料企業在湖北武漢這個地方來進行聚集,形成我們的技術高地、人才高地、產品轉化的高地,來共同服務于高端生物材料器械國產替代。”
生產要素的充分、高效流動,讓湖北醫藥產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22年,全省新增國家1類新藥、兒童罕見病藥、首仿藥等藥品53個,獲批注冊第三類醫療器械25個。2025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產值,將達到2500億元,未來可期。
來源:湖北廣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