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6歲姑娘吃完火鍋嗓子疼,后因急重癥去世的消息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
圖片截取自微博
此外,“吃火鍋喝冷飲小心急性會厭炎”這個話題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不少人認為姑娘是因為吃火鍋后喝了冷飲才導致的急性會厭炎。
(資料圖片)
圖片截取自微博
年輕生命的猝然消逝令人惋惜,但吃火鍋喝冷飲真的這么危險嗎?咽痛這么常見的癥狀,什么情況下會在短短十小時內致人死亡呢?有什么辦法能預防這種情況,或者在發病后及時發現并自救嗎?看完本文,這些問題就都清楚了。
01.兇險的炎癥
咽痛、致死、病程極短,這幾個特征加起來,醫學專業人士一眼就看得出大概率是急性會厭炎。
會厭位于舌根后方,由軟組織包裹著會厭軟骨組成。氣管和食管的開口都和口腔相通,而會厭就像氣管的蓋子,平時微微張開,讓氣體自由從氣管通行;吞咽時會厭會把氣管蓋上,免得食物誤入氣管。
可以看出,會厭位于呼吸道的“交通要塞”,所以當它發炎腫脹時,本該張開的“蓋子”膨脹成了一塊“巨石”,呼吸道就會因此變得狹窄,嚴重時甚至被完全阻塞,導致呼吸心臟驟停或者窒息死亡。這便是急性會厭炎兇險且快速致命的直接原因。
02.冷飲不是病因
急性會厭炎的病因以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為主。丹麥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引入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后,兒童急性會厭炎的發病率在數年內下降了84%。而隨著疫苗的普及,發病率更是比引入疫苗前下降了99.6%,每年每千萬兒童中僅有兩例病例。疫苗能讓發病率產生如此顯著的下降,足可見B型流感嗜血桿菌在急性會厭炎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B型流感嗜血桿菌外,一些鏈球菌、流感病毒也可以成為急性會厭炎的感染性因素。另外,會厭部位的直接創傷、高溫灼傷、腐蝕性物質的刺激等非感染性因素也是急性會厭炎的偶發病因。
由此可見,新聞中的那個姑娘更可能是感染了B型流感嗜血桿菌或者其他病原體,只是癥狀恰好出現在吃火鍋之后。
事實上,即便姑娘是因為吃火鍋時被高溫食物嚴重灼傷引發的急性會厭炎,其中關鍵因素也是高溫食物,而不是吃火鍋時喝冷飲。如果真的發生了燙傷,喝冷飲會及時降溫、減輕損傷,而不是加重傷害。這和燙傷后需要迅速離開熱源,并用冷水沖洗降溫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吃火鍋喝冷飲本身是安全的,大家不需要有心理負擔。
03.該如何預防?
基于B型流感嗜血桿菌在急性會厭炎中的重要地位,最優先推薦的當然是接種與之對應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疫苗)。我國的二類疫苗中,五聯疫苗所預防的病原體就包括了B型流感嗜血桿菌。如果還接種了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再遇到急性會厭炎的可能就很低了。
當然,我們平時也需要避免食物溫度過高。不僅為了保護會厭不被燙傷,也為了降低食管癌的發病風險。
04.何時需要警惕?
這個案例最讓人恐慌的點在于,那個姑娘從平平無奇的咽痛到死亡只有10個小時。可是誰沒有過咽痛呢?難道以后每次出現咽痛,都要保持著可能有生命危險的緊張感嚴陣以待嗎?
其實不用這么緊張。即便在疫苗普及前,急性會厭炎的發病率也很低,兒童的年發病率為4.9例/10萬人,成年人的年發病率為1.9例/10萬人,說明它并不是那么常見。有了疫苗的保護后,發病率直線下降,中招的風險就更低了。
但由于急性會厭炎的后果可能會極其嚴重,即便遇上它的絕對風險不高,每個人心里還是需要繃著一根弦,如果劇烈咽痛伴隨著吞咽困難、流口水、喘鳴,尤其當出現焦慮、憋悶等呼吸不暢的征兆時,一定要寧枉勿縱,及時去醫院就診。
祝愿逝者安息,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幫更多的人躲開病魔和死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