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趕緊撥打120,其他人誰能找到一條長樹枝給我,傷者很有可能骨折了!”昨天(5月25日),在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校園內一處樹叢中,老師們正在對一名“傷員”進行緊急施救,吸引了不少師生圍觀。這是康達學院基礎醫學部組織的一次“勞動‘救’在身邊”主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活動現場,師生模擬了戶外有人員突發受傷骨折、出血等場景,人體解剖學系汪尚老師用專業知識指導同學們就地取材,利用樹枝、衣服布條、紙板箱等進行急救。“當大家戶外游玩發現傷者出現開放性骨折伴有活動性出血時,要優先進行止血,當出血情況好轉后,再清理傷口周圍異物,切忌將骨折斷端強行復位,尋找木板或樹枝為夾板,長度以跨過兩個關節為宜,在骨折上下兩端用系繩加以固定……”汪尚生動地講解了骨折固定、止血包扎的操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將解剖學知識和臨床技能相結合,現場演示了在沒有專業急救設備的情況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除此之外,老師們還根據學生就近采集的中草藥進行科普,更好地講解中草藥藥理知識和止血功效。
參與此次活動的為2022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和學院生命科學館的宣講成員。據基礎醫學部吳小玲主任介紹,負責此次活動的顧霞飛和張維也是學院勞動教育精品項目《勞動“救”在身邊》的負責人,該項目曾在今年省高等學校勞動教育優秀實踐項目評選中獲得佳績,此次活動為勞動教育的一部分,旨在將日常勞動教育融入專業授課,讓醫學生從“知”轉化為“用”,掌握相關醫學急救技能,通過勞動實踐培養醫學生專業勞動能力和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
2022級臨床醫學專業的成宇也是生命科學館宣講團的一員,在生命科學館參與工作時,經常需要給外來參觀的市民科普急救知識。“區別于課堂理論教學,這種實景學習方式很新穎,我們聽得也很認真,在以后生命科學館的科普講解工作中,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給參觀者科普,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和市民朋友更容易學會急救的技能。”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堯 黃迪 通訊員/王雪晴顧霞飛 編輯/汪澤)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