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南京市民李女士最近手機上接連收到幾十條短信,告訴她之前在一個教育機構的報名費可以退費。不過,2000多塊錢的退款還分兩種方式,先退160,其他的要通過購買證券等返利。李女士準備轉錢時,銀行工作人員發現了不對勁。今天(5月26日)南京江北新區警方通報了這起警情,提醒大家警惕升級版退費詐騙。
最先發現不對勁的是南京銀行江北新區分行高新開發區支行綜合服務經理賈佩勛。市民李女士到銀行打印流水后,詢問他是否看清其中一筆流水的交易對方是什么開戶銀行。賈佩勛查看后,發現對方是一個支付寶個人賬戶,給李女士轉了160元,他問李女士是否認識此人,李女士表示不認識。
賈佩勛留意多問了幾句,得知李女士之前花2980元報了一個資格考試,但是沒通過。不久,李女士就開始收到聲稱可以退費的短信。起初,李女士沒有理短信,但是她幾乎是每天都收到短信,而且是收到不同的號碼發來的短信,稱退款過期不候,讓她加入一個QQ群。
李女士加入群聊后,有一個售后專員讓她下載APP稱2980元將分兩筆退還,第一筆便是直接給她轉了160元,而其他的費用需要李女士按照比例購買一種證券產品,然后以返利的形式退還。這種證券產品回報率為20%,按照李女士的報名費用來算,需要購買15000元的產品便可以完成退款。李女士看群里有人發截圖說退款成功了,便想著試試。
賈經理說,警方日常對他們進行反詐培訓,做到三問兩看一核對,筑好反詐的其中一道防線。他覺得李女士這是遭遇了詐騙,勸她不要轉賬,立即報警。李女士也明白過來,表示不再轉賬。
警方提醒市民們注意這種升級版的培訓機構退費詐騙手段,嫌疑人先轉一筆小額的費用獲取受害人信任,再實施詐騙。
警方表示,嫌疑人是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培訓機構用戶信息,篩選詐騙目標對象,經過偽裝等各種手段獲取受害人的信任。目標對象上鉤后,嫌疑人會以“購買理財產品獲利返還學費”“充值返利”等理由,引導受害人點擊陌生網址鏈接下載虛假APP。通過營造緊迫氣氛,降低受害人核實真假的可能性。
警方強調,接到陌生號碼來電或信息時,在未確認對方身份真偽的情況下,不要輕信此類“培訓機構退款”的信息。遇到任何培訓相關問題,一定先和培訓機構或者相關部門進行聯系核實,切不可盲目轉賬給對方。如發現對方身份、所說信息可疑,或不幸被騙,一定要保留聊天記錄和銀行賬號信息等證據,及時報警處理。
(《零距離》記者/謝煒 實習編輯/李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