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戶外或室內光線是否充足,肉類、海鮮等攤位前,攤主們都會打著一盞盞的燈照亮自家的產品,令生鮮食品顯得格外新鮮紅潤,這種燈行業內叫生鮮燈。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修訂發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要求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生鮮燈,新規將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生鮮燈禁令”發布后,我市各農貿市場實際情況如何?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市內部分市場發現,商戶使用生鮮燈仍較普遍。
【資料圖】
生鮮燈提亮肉質色澤
商戶用燈情況較普遍
唐蔡便民生活市場內,生鮮檔口使用生鮮燈。記者李愛華 攝
8月3日,記者來到武昌才茂街便民生活市場,在肉產品商鋪集中分布的區域內,有上十個攤位都使用了生鮮燈,一般攤位都懸掛了二三盞生鮮燈,面積大的攤位則掛了一排五六盞生鮮燈,豬肉、雞肉等肉產品在紅色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鮮美紅潤……
在洪山區徐東馨苑生鮮市場,記者看到,該市場生鮮燈的使用也較普遍,除了生鮮制品攤位,一些熟食攤位也用上了紅色燈光的生鮮燈,讓熟食看起來更誘人。
記者注意到,該市場蔬菜區攤位使用的是白色照明燈,和生鮮攤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市民劉女士表示,自己經常來這里買菜,要買肉類制品,朝亮紅燈的攤點走準沒有錯,燈的顏色已經將不同的菜品標記出來了。
在生鮮燈照射下,肉品看上去十分新鮮紅潤。記者李愛華 攝
此外,記者還探訪了漢口江岸區益利合生鮮市場、后湖生鮮菜市場;江漢區唐蔡便民生活市場、北湖生鮮市場,在這幾家市場內,泛著紅光的生鮮燈也十分普遍。
在唐蔡便民生活市場,記者在生鮮檔口一豬肉攤位看到,豬肉在生鮮燈的照耀下顏色非常紅潤,但是把豬肉放到沒有生鮮燈照射的地方,顏色明顯暗淡了不少。經營肉鋪近20年的陳先生表示,使用生鮮燈后,肉品的賣相看上去好一些,就跟人化妝一個道理。陳先生坦言,過去商販都用普通白熾燈照明,后來這種美顏燈才漸漸流行起來,市場上其它商戶都在用,自己也就隨大流了。
給生鮮產品補光影響判斷
市民支持取消生鮮燈
農貿市場內,不少商戶使用生鮮燈。記者李愛華 攝
據了解,生鮮燈本身不會對食品產生危害,如果商品質量合格,使用生鮮燈只是提升產品“賣相”的一種營銷手法,但如果不良商家利用生鮮燈銷售“以次充好”的甚至腐爛變質農產品,其“渾水摸魚”行徑就容易被掩蓋。使用生鮮燈照射生鮮食品可能會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品質的判斷,誤導消費者的感官認知,從而導致消費者購買到不新鮮或者不合格食品。
探訪中,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買菜的市民,大家都對取消生鮮燈表示支持。
市民吳女士稱,她曾經有過一次吃虧的經歷。在生鮮燈的照射下,攤點上的肉看起來很紅潤,可買回家后再看,肉的色澤卻不是很新鮮?!帮@然是生鮮燈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誤導,讓消費者無法分辨肉的新鮮程度,存在隱患?!?/p>
吳女士表示,從此之后,她再買肉就多了一個心眼,將肉拿到日常光源下查看。對生鮮燈禁令,吳女士表示支持,希望這個新規能盡快落實。
過渡期內加強宣傳自查自糾
新規實施后拒不改正會被處罰
記者探訪時了解到,多數從事生鮮食品銷售的攤主已經知曉了“生鮮燈將被禁用”的新規定。在江岸區后湖生鮮菜市場,攤主胡先生表示,商戶都不用生鮮燈,大家做生意公平競爭,不要再“卷”了。
在益利合生鮮市場,多位攤點稱,市場管理人員已經上門打了招呼,宣傳了新規定,大家心里已經有了相應的準備。
記者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新公布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施行前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內市場監管部門將開展相關檢查,向經營者宣傳普及新規定,勸導農貿市場開辦單位及經營者開展自查自糾,對不符合規定的照明設施進行改造,保障新規定按時落實生效。
據悉,12月1日起,違規使用生鮮燈的生鮮食用農產品經營者,將由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如拒不改正,將被給予罰款處罰。
新發布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要求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生鮮燈,新規將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長江日報記者李愛華 實習生黃宇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