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監控系統、自助服務一體機、智能門磁……近年來,合肥市穩步推進智慧社區建設,通過打破信息孤島、完善閉環機制、豐富場景應用等方式,助力社區基層治理,讓居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舒心與便利。
記者昨日從市數據資源局了解到,合肥智慧社區二期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啟動,將持續對智慧社區建設擴面、補缺、升級。
“智”惠于民
(相關資料圖)
“智慧社區電子投票系統突破了業主參與小區共治的空間地域限制,讓小區事務公開透明。”瑤海區名人御苑小區電子投票系統的使用,獲得了小區業主的一致稱贊。
業主大會召開難、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難、小區公共事務表決難等,一直是社區治理的“老大難”。今年3月,名人御苑小區使用智慧社區電子投票系統,發布小區業主委員會選舉活動。291名業主通過手機端皖事通APP參與投票,不僅提高了選票收集的效率,還提升了居民的參與度與滿意度。
“電子投票系統依托智慧社區融合平臺,建立起專屬的社區專題庫。”市數據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這是智慧社區建設為社區治理增效減負的縮影。
據介紹,2020年,合肥市啟動智慧社區一期建設,通過市大數據中心平臺共接入13家單位89大類9.6億條數據,完成24套各系統的對接融合,建立了集數據資源目錄、智慧社區專題數據庫和社區管理服務知識庫等為一體的數據資源體系。
同時,為提高社區管理能力,合肥市還圍繞社區基層治理建立起智慧網格、智能走訪、協同共治、智慧調度為一體的工作格局,助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截至目前,合肥智慧社區項目已建成4個示范社區、4個試點智慧小區以及50個平安小區,并在全市560個城市社區進行推廣應用。
智慧社區再擴容
高空拋物實時監控、人臉門禁機自動關聯安康碼、智能門磁和智慧貓眼24小時守護老人安全……伴隨著智慧社區建設的推進,大數據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多彩,為數字化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
據了解,合肥智慧社區已經形成了圍繞“智管、效能、宜居、平安”4大社區領域,創新智慧關懷、智能守護、智慧辦事、智感通行、智慧辦公、智能臺賬、智能外呼、智能議事8個場景,實現基層社區治理“兩升一減”(提升群眾服務能力、提升社區治理效率,減輕基層工作負擔)的“4821”建設模式。
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提速,社區已經成為關鍵。
11月29日,中國政府采購網掛出《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公開招標公告》,項目總投資5645.46萬元,包括平臺升級和資源擴容、50個“智慧小區”新建服務、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等多項內容。據了解,此次公告的發布意味著《合肥市智慧社區建設規劃(2019-2021年)》順利完成后,合肥再次聚焦社區工作者和小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實施智慧社區二期項目建設,持續擴面、補缺、升級。
“合肥智慧社區二期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啟動,將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市的智慧社區平臺。”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處處長李輝說,屆時,合肥社區治理有望實現“1100”的治理目標,即基層辦公實現“一窗辦”、網格治理實現“一網清”、政務辦事實現“零跑腿”、小區安防實現“零案發”。
據了解,二期項目將建設8個試點智慧社區(覆蓋3個開發區、5個縣市)、1個街道級智慧社區、1個全域智慧社區、50個試點智慧小區和800個平安小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