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油菜開花是風景,油菜成熟是收獲。眼下,正值油菜豐收季,安慶市宿松縣佐壩鄉廣大農戶搶抓晴好天氣忙收油菜,農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油菜籽的芬香飄滿田間。
在宿松縣佐壩鄉的田間地頭,油菜稈上的油菜籽碩果累累、顆粒飽滿,2萬余畝油菜已經成熟,收割機在油菜田里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排油菜卷入收割機,一袋袋油菜籽被裝到運輸車上,田間一派繁忙景象。
“機械收割比人工成本要低得多,人工收割一畝油菜成本至少要300塊,機械收割只要100多塊錢,我合作社有2臺收割機,省時又省力。”看著一顆顆溜圓飽滿的油菜籽收割裝袋,宿松縣佐壩鄉鴻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程銀龍高興地說。“我這幾天把油菜全部收割完,接下來馬上就要打田、播種,開始優質專用水稻生產了。”
近年來,佐壩鄉積極推廣機械化田間作業,努力實現耕田、播種、除草、機收等全程機械化,在保證節本增收的同時,提高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有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據悉,截至目前該鄉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4家,農機數量445臺。
“我種植了491畝油菜,今年油菜產量和價格都比去年大幅度提高,不僅畝收入可觀,而且種植油菜可以減少田間雜草和病蟲害,有利于水稻生長,收割后的油菜秸稈還田,每畝可以減少20斤復合肥的使用量。”說起自己種植的油菜,程銀龍笑得合不攏嘴。
機械化收割油菜,實現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秸稈粉碎還田,還田的秸稈能夠提升土壤肥力,保護耕地質量,對接下來的水稻種植,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減輕農業污染,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品質。
“一臺收割機一天能收割40畝到50畝左右,今年我種植了426畝油菜,2臺收割機四五天就全部收割完了。我現在已經開始在打田,待打完三次田,就可以用“無人機”直播谷種。”佐壩鄉佐壩村種植大戶張峰說道。
為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潛力,促進農民增收,近年來,該鄉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稻油輪作”種植模式,鼓勵農戶春夏種稻谷、秋冬種油菜,讓稻、油兩種作物無縫銜接,用好“冬閑田”資源,實現“一地多收”和“四季增收”。
據佐壩農技站技術人員陳志鵬介紹,今年佐壩鄉種植油菜面積20016畝,畝均單產400斤左右,全鄉預計油菜總產量將突破4000噸。按照目前油菜籽3.2元/斤的銷售價格來計算,全鄉油菜籽產值將達2560萬元。
從種植到收獲,從花香到油香,一粒油菜籽帶出的產業鏈正惠及當地百姓。“下一步,佐壩鄉將緊抓糧食安全生產,持續做好耕地保護工作,大力推進“兩強一增”,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種糧補貼政策,不斷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糧食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佐壩鄉黨委書記石必健說道。(通訊員 吳小娟 朱國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