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疫的“戰場”上
蘇州衛生健康系統里
有很多醫護人員全家上陣
共同抗疫,令人動容
“95后”新婚護士夫妻勇沖抗疫一線
李濤出生于1995年
郭彤彤出生于1998年
均在蘇州科技城醫院從事護理工作
是一對新婚夫妻
今年是他們結婚的第一年
原本計劃回家和家人團聚
然而疫情阻斷了他們的腳步
在高新區開展第一輪區域核酸檢測時
李濤就一直奮戰在一線崗位
而郭彤彤一開始是堅守科室
但隨即也被派出參加采樣任務
任務結束后繼續回到科室上夜班
雖然兩個人都在一線
但都在不同點位上
小兩口總在輪崗時
相互發消息提醒對方做好防護工作
哪怕都沒時間回
也要相互鼓勵
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員”
最近,相城區第二人民醫院
還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工作人員”
20歲的護理專業學生鄭晨潔
她是該院潘陽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鄭斌的女兒
近日她得知采樣人員工作量很大
便主動報名來到醫院
給核酸采樣試管貼標簽
核酸采樣需要大量試管
而為減少一線采樣人員壓力
需要提前貼好試管碼
作為醫務人員子女
目前正在家里
準備相關資格證考試的鄭晨潔
便第一時間報名加入志愿者
在接受了相關培訓后
來到醫院的物資準備間
給核酸采樣試管貼標簽
常常一個動作
一坐就是半天
周圍的醫護人員表示
小姑娘工作起來特別認真
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當被問及
為什么要主動來醫院當志愿者時
鄭晨潔只是簡單說了句
“醫護人員都很辛苦
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守護著萬家燈火
我作為一名護理專業的學生
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
和爸爸一起并肩作戰?!?/p>
對于女兒的這一決定
鄭晨潔的媽媽也全力支持
她說,女兒是學護理的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
就應該承擔起職責、學以致用
如今,蘇州疫情當前
她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母親,很為她驕傲
一家三口在“疫”線
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花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主任倪永剛一家
也是如此
作為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
倪永剛需要協助統籌
全區入境人員轉運
負責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流行病調查與管控
落實指定人群的核酸采樣
防疫物資儲備等工作
花橋是昆山東大門,與上海接壤
面對流動性極大的居民
倪永剛深感使命與責任
在指揮部工作一連就是幾天不著家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
倪永剛的兒子倪天佚
是昆山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一名檢驗師
疫情發生以來在醫院的發熱門診
24小時閉環工作
倪永剛的妻子楊麗芬
是花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在花橋國際博覽中心采樣點從事核酸登記工作
一家三口都在防疫一線
倪永剛說
很幸運能與其他代表們守望相助
很榮幸能與家人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并肩作戰
共同迎接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一家人在不同崗位但有同一種擔當
在常熟核酸檢測點一線的吳佳漪一家
雖在不同崗位
但都肩負著共同的使命
為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戰
作為王莊衛生院保健科的一名工作人員
疫情防控期間
吳佳漪肩負起各核酸檢測點的采樣工作
“??!請把嘴巴張大,頭往上抬一點!”
這幾天這句話她不知重復了多少遍
吳佳漪除了為居民做核酸檢測
每天還要進企入村為特殊群體采樣,非常辛苦
吳佳漪的父親
常熟市公安局王莊派出所民警吳金開
今年58歲了,前段時間剛出院
面對突發的疫情,他毅然投入抗疫一線
轄區涉疫線索排查
他深入一線
細心地與群眾溝通,確保信息準確
為了促進全民核酸檢測工作開展
吳佳漪是一名退休輔警
本該頤養天年的她在疫情襲來之時
主動報名當志愿者
在核酸檢測現場與丈夫并肩奮戰
“以前和他一起工作了一輩子
現在退休了,我還要和他‘戰斗’在一起”。
不同的身份
不同的戰線
相同的戰場
疫情當前,這樣的家庭在蘇州還有很多
他們舍小家、為大家
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防護服下
你或許看不清他們的面容
可是,在這個冬天
他們用責任與堅守溫暖人心
在“疫”線一家人一起
共迎春暖花開
內容來源:引力播、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