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出示您的蘇康碼、行程卡。”“請大家保持1米距離排隊,不要擁擠。”這是志愿者們一天中說得最多的話。在蘇州市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蠡口社區核酸檢測的點位上,“志愿紅”隨處可見。還有“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的志愿者們在協助醫務人員進行入場測溫、輪候分流、維持秩序,認真登記并核對核酸檢測人員的個人信息。
自區域核酸檢測開展以來,蠡口社區廣泛招募志愿者,迅速成立“鄰蠡連心”志愿服務隊,共招募志愿者136名,年齡最大的72歲,最小的19歲,他們當中有普通工人、個體戶、大學生、企業白領、幼師等,協助負責社區6個點位每次近萬人的核酸檢測工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尹秋發,今年57歲,一名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疫情發生后,他立刻報名加入疫情防控隊伍。每當區域核酸檢測在早晨開展,他總是于前夜凌晨抵達社區,協助社區完成次日核酸檢測的準備工作。當問到是什么讓他毅然堅持到一線參加志愿者服務,尹秋發堅定地說:“因為我是一名黨員,在非常時期,我必須沖在前面,起帶頭作用。”
“新蘇州人”劉增利、萬永葉是居住在蠡口社區俞巷村的居民。疫情期間,暫時停工在家的二人主動來到社區,報名加入志愿者。雖然家中還有年幼的孩子,萬永路卻說:“我倆覺得做志愿者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家里有我媽在照顧小孩,所以就一起過來報名了,我媽也很支持我們的決定。”在首次志愿服務之后,劉增利、萬永葉還帶動妹妹、妹夫一起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劉增利一家4人分別在不同的崗位上共同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在“鄰‘蠡’連心”志愿服務隊中,還有一支由唐家幼兒園20名青年幼師組成的“唐家幼兒園志愿小分隊”,元氣滿滿,洋溢著青春的力量,他們自愿請戰、風雨無阻,2名黨員幼師還主動承擔起信息采集工作,日均登記信息800余份,同時還協助社區組織新招募信息采集員開展培訓。
鄰“蠡”連心,鄰里連心。在這場戰“疫”中,有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有不分晝夜忙碌著的社區工作者、有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加入戰“疫”的熱血志愿者,還有主動配合防疫工作的居民們......一個人帶動一家人,一家人帶動一群人,他們在一起,便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照亮戰“疫”的征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梅方瀅
校對 李海慧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