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3月25日蘇州訊 近年來,蘇州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勇立鄉村振興潮頭,打造以黨建、人才、生態要素集聚的“田園黨建生態圈”模式,加快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田園菁英+聯合培養”,打造鄉村人才隊伍
在張家港市“美美鄉村扎根計劃”賦能鄉村振興項目下,常陰沙實施“田園菁英三年培養計劃”。打造“張家港市村黨組織書記履職能力實訓常陰沙基地”,為“先鋒頭雁”扎根基層充電賦能,推動構建港城村書記履職能力認證全鏈條、全過程培養體系;著力構建“育苗庫”“拔節庫”“抽穗庫”三級后備干部隊伍體系,鍛造一支高素質鄉村治理隊伍。
在農業產業人才培育方面,常陰沙實施“新農菁英培養工程”,依托現代農業創新服務中心,打造農業技術培訓學院,并模塊化定制鄉村振興“理論+實訓”課程。
“黨群共建+農旅融合”,推進富民產業升級
近年來,常陰沙以黨群共建,激發鄉村發展內生活力。各社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引導黨員、退休干部、社區鄉賢們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垃圾分類、美村建設等工作。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積極做好門前三包工作,以“小家”美成就“大家”美,在“紅色積分+綠色檔案”的雙驅動下,順利完成拆除農村零星危房、宅前屋后亂搭亂建及殘垣斷壁等3830平方米,整治492個雞鴨棚,整治亂堆亂放960處。
農旅融合讓常陰沙走出一條產業升級之路。常陰沙以“田園黨建帶陣地群”為載體,整合常西社區“3D黨建圈”、常北社區鄉村振興路、常興社區黨群連心點、常北社區田園黨校實景課堂等黨建陣地,打造“水清、河暢、路通、景美”的“暢享沿江”風光帶。
同時,組織6支志愿者隊伍,全面參與沿江道路沿線環境衛生,清除雜草、枯枝藤蔓,維護田容田貌;在美麗步道周邊種植綠化及景觀,打造休息區域;利用小、散、亂地塊開展村莊綠化提升,不斷拓展添綠領域,用綠化美化點亮美麗鄉村,打造靚麗風景線,建設過程中累計綠化面積7230平方米,添置路燈20盞。
“網格黨建+智慧鄉村”,推進數字鄉村治理
如何編織數字鄉村一張網?常陰沙深度融合信息化綜治網格和智慧黨建網絡,實現治理信息一張網、黨群服務一張網,發揮“黨群議事會、居民議事會”的共治作用,以“民情懇談、居民訪談”等為抓手,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主動解決“家門口”的小事、急事、難事。
結合社區(居委會)“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設,常陰沙在每個社區設立“守望相助站”,發起民生關愛“暖鋒行動”。同時聯合“夢想天空”助學幫扶、“醫路有我”醫療服務等黨員志愿團隊進駐服務站,設立黨員輪值崗,發放便民連心卡,開展“暖心醫保”“人社服務零距離”等一線民生服務活動。
今年,常陰沙將以數字鄉村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逐步形成信息共享、服務有效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滿足百姓生產生活需求;優化提升常陰沙智慧農業平臺功能架構,加快推進農文旅公共服務智慧化,打造符合現代旅游需求的服務體驗模式;加強智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智慧化經營服務水平;注重數字人才引進,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為鄉村文化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