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破損老舊,立面斑駁,有滲水漏水現象。”
“夜晚的時候,騎車壓過井蓋會有聲音,影響睡眠。”
“電線裸露,電箱堆雜,易引發火災。”
……
不少巷子里的居民紛紛提出意見,為家門口的凈美街巷改造貢獻智慧。
2021年8月,市政府公布《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總體方案和專題工作方案》,強調打造姑蘇區精品“硬核”,協調好姑蘇區內部以及與周邊的競合關系,放大比較優勢。平江街道聯合蘇州姑蘇古建保護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專業的“微設計”,讓古巷重煥新生,努力打造蘇式生活典范。
[ 1100米+1200米 ]
打造“蘇州古城”整體IP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這條擁有2500余年歷史的老街是無數游客的目的地,也生活著數代“老蘇州”,為兼顧“原住民”和“背包客”的雙重需求,今年年內,平江歷史街區將迎來升級改造。
本次改造共涉及13條街巷,分東西兩側,改造街巷總長度分別為1100米和1200米。改造將以“更為友好的里弄、更具品質的形象、更人性化的環境、更為合理的配套、更富活力的街巷”為目標,對肖家巷、南顯子巷、南石子街、迎曉里、顧家花園延伸支巷及部分沿河區域街巷,開展提升整治工程。
這些支巷均位于平江歷史街區西側,通過微設計將進一步促進歷史街區的城市更新,重構市井煙火,打造“四街、多點” 平江西側蘇式生活典范。
▲肖家巷改造后效果圖(以實際施工情況為準)▲南顯子巷改造后效果圖(以實際施工情況為準)同時,改造還將結合古城更新保護,以“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為目標,對衛道觀前、橫巷、徐家弄、猛將弄、草庵弄、混堂巷西段區域等街巷開展公共空間品質提升工程,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改善公共空間品質,重點提升姑蘇區人居品質,型造鮮明的“蘇州古城”整體IP,營造枕河人家依水而居、現代文明氣息與傳統文化相得益彰的“舒心生活”。
▲徐家弄改造后效果圖(以實際施工情況為準)▲橫巷倉街交界處改造后效果圖(以實際施工情況為準)[ 傾聽原住民心聲 ]
打造蘇式生活典范
項目前期,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大儒巷社區以及歷史街區社區工作人員分別走進街巷,通過問卷、入戶調查的形式,聽取平江路“原住民”對于家門口街巷的改造建議。
▲資料圖“能改造真的太好了”,“老蘇州”馮老伯連連點贊,“我們的鋪面沒有雨棚,一到下雨天容易漏雨,而且墻面也需要粉刷一下。我們一定積極配合改造工作!”
除了墻面斑駁、管線雜亂,調查中居民還反映了照明設施未能全覆蓋、學校附近缺乏等候區、公共活動空間缺乏等問題。此外,居民們的日常衣服晾曬也是個大問題,由于老街巷空間狹小,因此時常能看到居民將衣服晾曬在公共通道中,不僅有損市容,對于騎車人群來說也是潛在的安全隱患。
▲晾衣架已改造完成“我們將秉承‘最小干預原則’,在保持街巷原本歷史風貌的前提下,通過粉刷墻面、更換雨棚、增加沿街小景觀等‘微設計’,促進古巷更新,打造蘇式生活典范。”蘇州姑蘇古建保護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
[ 滿足“背包客”需求 ]
打造江南文化街巷
“很多人在巷口看看,覺得里面不好看就不進去了,但其實這些老巷子才最真實地反映了蘇州居民的生活。” 平江路邾長巷口值班的保安王叔說,他曾看到不少游客在巷子口徘徊,朝里張望一番后選擇離去。由于肖家巷、南石子街等老街巷與平江歷史街區相通,因此,除了街巷里住的居民,游客們的喜好和需求也是本次改造的關注重點。
▲逐步改造中的肖家巷經過調查,不少游客反映對周邊巷弄有一定的游玩樂趣,由于基礎配套不完善,導致游玩過程受阻,游玩體驗較差。此外,還有部分游客對無障礙設施、便民服務、適老化建設也有一定的需求。
“比如在徐家弄衛道觀前路口有一處斑駁的墻面,不是很美觀。我們在排摸時了解到,這一帶曾經出過三位狀元,我們計劃在這里設計一處‘狀元墻’景觀,不僅對墻面進行修繕處理,還要增加狀元圖樣的浮雕,讓小巷更具人文氣息。”該項目負責人說道。針對部分街巷的入口處老舊臟亂令游客“望而卻步”的問題,本次改造也將對部分重點路口進行重新優化設計,通過更換地面鋪裝、更換阻車樁樣式等“微設計”,打造更具蘇式風情的街巷入口,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探尋古巷魅力,增加城市空間美學體驗。
▲衛道觀前現狀▲衛道觀前改造后效果圖(以實際施工情況為準)考慮到平江歷史街區兼具日常生活和景區雙重功能,通過對街區現有資源條件以及行人活動等因素調研分析,接下來,改造將重點聚焦拓展空間功能,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整合街角綠地及文化空間等點狀資源,形成整體街道景觀空間;充分發掘自然與文化景觀要素,塑造人文與自然、局部與整體交相輝映的道路景觀美景。
目前,項目方案進入專家討論階段,讓我們共同期待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在平江歷史街區的完美交融!
標簽: 實際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