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10日晚落幕的央視2022年中秋晚會上,蘇州評彈、蘇繡等非遺構(gòu)成的蘇州元素為明月勾畫上了獨特的江南肌理。古今交融、水韻靈動、賞心悅目的舞美盛宴,承載著江南文化的美學傳統(tǒng)和審美意蘊。
穿行蘇州地標,盡顯江南之美
在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伴隨昆曲評彈的淺吟低唱,呈現(xiàn)一臺獨具水鄉(xiāng)特色的“蘇式中秋”晚會。圓中有圓的舞臺造型中,靜謐幽深的花窗,靈動秀美的太湖石,婉轉(zhuǎn)交錯的回廊……蘇州園林被“搬”到暨陽湖生態(tài)園,粉墻黛瓦的蘇式建筑,充滿韻味的亭臺水榭,為唯美的秋晚舞臺增添充滿江南風情的一筆。與虛擬XR技術(shù)打造的“湖面”融為一體,湖中荷花盛開,“月影”投射于花窗,充滿詩情畫意。
據(jù)了解,幾處外拍場地穿插在整臺晚會當中,不時出現(xiàn)蘇州的地標建筑,彰顯江南水鎮(zhèn)之美。比如王耀慶穿梭在金雞湖畔的斜塘老街,玩耍的孩童、賞燈的老人、游玩的游客、熱氣騰騰的地攤夜市……展開一幅悠然自得的江南市井生活畫卷。而在交響演奏《長江之歌》中,演奏者孔祥東、高參、歐陽娜娜與蘇州交響樂團在蘇州灣音樂噴泉、蘇州灣大劇院和張家港灣,演繹中西合璧的現(xiàn)代江南樂章。
蘇州評彈開篇,蘇繡動起來
此外,晚會中隨處可見蘇州非遺,你發(fā)現(xiàn)沒?當井柏然與童瑤來到木瀆古鎮(zhèn),乘著烏篷船在如詩如畫的夜色中,夜幕下的木瀆古鎮(zhèn)盡顯江南柔情,來自張家港市評彈藝術(shù)中心的評彈演員楊仕君施隨后帶來一小段《白蛇傳·賞中秋》。仕君施說,“《花好月圓》這個節(jié)目融合傳統(tǒng)的蘇州評彈和《花好月圓》這首流行歌曲,蘇州評彈唱的是我們最有名的《白蛇傳》當中的一曲叫《賞中秋》,邀請到井柏然和童瑤兩位影視演員共同參與進來,將傳統(tǒng)曲藝和流行歌曲相融合,展現(xiàn)了不一樣的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此外,記者了解到,國家級非物質(zhì)遺產(chǎn)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指導姚蘭、姚卓等新一代繡娘特別繡制的蘇繡也現(xiàn)身其中,魚兒戲水圖與現(xiàn)實中的流水、錦鯉虛實交錯,美不勝收。在歌曲《聲聲慢》中,姚建萍的蘇繡作品《紅點頦鳥》也特別出鏡,尤其是周冬雨、王一博合作歌曲《這一生關(guān)于你的風景》時,只見兩位新生代演員穿行于現(xiàn)實的舞臺與虛擬的蘇繡世界,荷塘新綠,搭配粉色菡萏,如夢如幻,科技手段助力蘇州非遺優(yōu)雅“出圈”。在木瀆古鎮(zhèn)拍攝時,姚建萍正在繡制一幅《花好月圓》作品,她對記者表示,希望能夠“以針代筆,以線代墨,用針針線線傳遞來自蘇州的祝福,祝福全球華人中秋快樂。”
蘇州非遺優(yōu)雅出圈
在此之前,為配合央視秋晚宣傳,央視新聞中心《央視新聞》團隊、央視CGTN團隊、央視《傳奇中國節(jié)》欄目、央視頻客戶端及央視《文化十分》等在蘇開展采訪報道,除評彈、蘇繡等蘇州非遺亮相秋晚正片之外,核雕、蘇扇、蘇派盆景等彰顯蘇工之精、蘇作之巧的非遺也亮相央視,令一眾表演嘉賓為之驚艷。
國家級項目蘇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府向紅和她的作品《萬物生》系列一同出鏡。采訪中她告訴記者,今年中秋晚會在蘇州張家港錄制覺得月亮更圓了。有幸參加團圓中秋月《傳奇中國節(jié)》錄制,能在央視展示蘇繡的魅力心里特別激動。“蘇繡起源于蘇州吳縣一帶,距今已經(jīng)有兩千多年歷史。曾經(jīng)的吳縣,家家有繡繃,戶戶有繡娘,針線在繡娘手里上下翻飛,一件好的蘇繡作品躍然繡繃之上。精細雅潔、針法繁多,用色豐富是蘇繡的特色。它就像是江南女子,臨窗而坐,溫文爾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校對 徐珩